沙棘,作为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优秀树种,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深受市场欢迎,想要成功栽培沙棘并获得丰产,掌握其关键的栽培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选地整地、苗木选择、定植管理、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沙棘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奠定丰产基础
沙棘适应性较强,但对生长环境仍有一定要求。
- 土壤选择:沙棘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性好、pH值6.5-8.5的沙壤土或壤土上生长最佳,避免在低洼积水、盐碱过重(含盐量超过0.5%)或过于黏重的土壤上栽培。
- 地形选择:选择光照充足、背风向阳或开阔的坡地、平地,坡地栽培时,宜选择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并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 整地:定植前前一年秋季或早春进行深翻熟化,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清除杂草、石块,结合深翻,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如农家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将肥料均匀翻入土壤,对于坡地,可采用等高线整地,挖定植穴,穴规格一般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或80厘米×80厘米×80厘米。
苗木选择与定植:确保成活关键
- 苗木选择: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苗木,优先选用嫁接苗,其生长结果早,品种特性保持好,苗木规格:地径粗0.5厘米以上,苗高80-120厘米,主侧根完整,有3-5个分枝。
- 定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定植,春季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4月上中旬);秋季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10月中下旬),秋季定植有利于根系恢复,成活率较高。
- 定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模式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米×3米、2米×4米或3米×4米,每亩55-110株,雄株与雌株比例一般为1:8-10,以便授粉。
- 定植方法:定植前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剪除过长、受伤根系,将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边填土边轻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填土至根颈处,踏实后浇透定根水,待水渗下后覆土保墒,并在树盘覆盖地膜或杂草,以提高地温和保墒。
土肥水管理:促进健壮生长
- 土壤管理:
- 中耕除草:生长季节及时中耕除草,保持树盘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5-10厘米,避免伤根。
- 间作:幼树期可间作豆类、薯类、矮秆蔬菜等浅根作物,避免间作高秆或需水量大的作物。
- 施肥:
- 基肥:以秋季施用为主,结合深翻施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
- 追肥:每年进行2-3次,萌芽前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开花坐果期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根外追肥可结合喷药进行,喷施0.3%-0.5%的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等,每隔15-20天一次。
- 水分管理:
- 灌溉:沙棘较耐旱,但在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水,灌水方法可采用沟灌、畦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
- 排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避免根系长期积水导致烂根。
整形修剪:培养丰产树形
沙棘常用的树形有自然圆头形、丛状形等。
- 幼树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培养牢固的骨架,定植后,在离地面50-60厘米处定干,选留3-4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为主枝,主枝上选留侧枝,其余枝条进行短截或疏除,以扩大树冠,增加结果枝。
- 盛果期修剪:以维持树势、平衡生长与结果、提高果实品质为目标,疏除过密枝、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和下垂枝,对多年生枝进行回缩更新,防止结果部位外移,短截部分结果枝,促发新枝,保持结果枝组的活力。
- 衰老期修剪:进行重剪,回缩更新骨干枝,促发徒长枝,重新培养树冠,恢复树势。
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保丰收
沙棘病虫害相对较少,但仍需注意防治。
- 主要病害:干缩病、叶斑病等,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施 appropriate 杀菌剂,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 主要虫害:沙棘果蝇、蚜虫、木虱等,可采用物理防治(如悬挂黄板、诱虫灯)、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在采收前一定停止使用,确保果实安全。
采收:适时采收保证品质
沙棘果实成熟期因品种和地区而异,一般从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果实完全呈现橙黄色或橙红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有手摘、剪枝和机械采收等,手摘和剪枝采收果实损伤小,品质好,但效率低;机械采收效率高,但果实损伤较重,采收后应避免暴晒,及时运往加工厂或进行冷藏保鲜。
沙棘栽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地开始,细致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栽培技巧,才能确保沙棘健壮生长,实现高产优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沙棘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