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Microphyllus Albo-marginatus'),又称小叶黄杨、金边北海道黄杨,因其四季常青、叶片光亮、边缘黄白斑纹鲜艳、耐修剪、抗性强等特点,成为园林绿化、庭院造景及盆栽观赏的优质树种,要想让北海道黄杨茁壮成长,展现出其最佳观赏效果,掌握正确的栽培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土壤、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及越冬等方面,详细介绍北海道黄杨的栽培方法。
选地与土壤:奠定生长基础
北海道黄杨适应性强,但对土壤仍有一定要求。
- 光照: 喜光,亦较耐阴,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更加鲜艳亮丽;在半阴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但可能会徒长,叶色变淡,栽培时应选择阳光充足或半阴的地块。
- 土壤: 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且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在粘重土壤中生长不良,易烂根,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可适量掺入腐熟的有机肥(如腐熟的饼肥、厩肥)和河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若盆栽,则需选用疏松肥沃的培养土,可用腐叶土、园土、河沙按2: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少量基肥。
栽植方法:确保成活关键
- 时间: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是栽植的最佳时期,此时气温适宜,苗木水分蒸发量小,容易成活。
- 密度: 根据栽培目的确定种植密度,作为绿篱或色块,可适当密植,株距约30-50厘米;作为孤植或丛植,则需留足生长空间,株距可适当加大。
- 方法: 挖栽植穴,穴大小根据苗木根系大小而定,一般穴径和深度均大于苗木根幅20-30厘米,栽植时,将苗木放入穴中,舒展根系,填入表土,边填边提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踩实,浇透定根水,待水渗下后,再覆一层土,以防倒伏。
日常养护:促进健康生长
-
浇水:
- 定植后: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定根水浇透后,根据天气情况,每隔3-5天浇一次水,直至成活。
- 生长期: 北海道黄杨较耐旱,但不耐水湿,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土壤表面干燥后再浇水,浇水则浇透,避免盆内积水导致烂根,夏季高温干旱时,适当增加浇水频率,并向叶面喷水,以降温增湿;梅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
- 休眠期: 冬季减少浇水,保持土壤偏干即可。
-
施肥:
- 基肥: 栽植时施入足量的腐熟有机基肥,为植株长期提供养分。
- 追肥: 生长期(春、夏季)是需肥高峰期,每隔15-20天施一次稀薄的腐熟饼肥水或复合肥,以促进枝叶生长,秋季可追施一次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冬季停止施肥,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避免浓肥烧根。
-
修剪整形:
- 目的: 保持树形美观,促进分枝,使植株更加丰满。
- 时间: 主要在春季萌芽前进行重剪,剪除病虫枝、枯枝、交叉枝、过密枝,生长期可随时进行轻度和中度修剪,去除徒长枝,保持树形,秋季可适当修剪,避免过重修剪以免影响越冬。
- 方法: 根据 desired造型进行修剪,作为绿篱,需定期修剪,保持平整;作为造型树,可通过摘心、短截、拉枝等方法进行造型。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北海道黄杨抗性强,病虫害较少,但仍需注意防治。
- 病害: 主要有叶斑病、炭疽病等,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 虫害: 主要有蚜虫、介壳虫、黄杨绢野螟等,蚜虫和介壳虫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黄杨绢野螟幼虫期可喷洒Bt乳剂5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防治,注意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越冬管理:安全过冬
北海道黄杨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但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仍需注意防护。
- 浇封冻水: 土壤封冻前浇一次透水,以提高土壤温度,防止根系受冻。
- 覆盖保护: 对于新栽植的小苗或当年扦插苗,可在根部覆盖稻草、树叶或地膜等,以保温保湿。
- 风障防护: 在风口处可设置风障,减少寒风吹袭。
-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应避免过重,以免造成伤口过多,影响植株抗寒能力。
繁殖方法
北海道黄杨常用扦插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选取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剪成15-20厘米长的插穗,保留上部2-3片叶,插入沙床或珍珠岩中,保持湿度,遮阴,约30-40天生根。
北海道黄杨以其独特的观赏性和较强的适应性,深受人们喜爱,只要掌握了上述栽培技巧,从土壤选择、科学水肥、合理修剪到病虫害防治和越冬管理,精心呵护,就能让北海道黄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为我们的环境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无论是点缀庭院,还是绿化街道,北海道黄杨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