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栽培技巧”,这个听起来略带奇幻色彩的词汇,实际上指的是制作优质奶酪过程中,对核心微生物——各种有益细菌和霉菌——的精心培养、控制与应用,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工匠”,是决定奶酪风味、质地、香气乃至外观的灵魂,掌握奶酪的“栽培”技巧,便是掌握了奶酪艺术的核心。
精选菌种:奶酪风味的“种子库”
奶酪栽培的第一步,始于菌种的选择,不同的菌种组合,会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奶酪。
- 细菌的启蒙:最常用的细菌包括乳酸菌(如乳酸乳球菌、乳杆菌属),它们是牛奶变酸的功臣,通过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牛奶凝固,并赋予奶酪基础的酸味和部分风味物质,在制作布里奶酪或卡门贝尔奶酪时,特定的乳酸菌菌株会产生细腻的口感和清新的酸香。
- 霉菌的引入:对于某些蓝纹奶酪(如洛克福、戈尔贡佐拉)和白霉奶酪(如卡门贝尔、布里),霉菌的接种是关键,蓝纹奶酪接种的是青霉属(Penicillium roqueforti)等,它们会在奶酪内部形成漂亮的蓝色花纹,并产生独特的辛辣风味,白霉奶酪则接种的是白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它在奶酪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绒毛,不仅保护奶酪,还贡献出柔和的蘑菇风味和奶油质地。
- 辅助菌种:除了主角,还有一些辅助菌种,如丙酸菌(用于制作埃曼塔奶酪,产生气孔和坚果香),或特定的酵母菌,它们能丰富奶酪的风味层次。
技巧点:选择信誉良好的菌种供应商,根据目标奶酪类型严格选用对应菌种,菌种的活性至关重要,保存时要避免高温潮湿,开封后尽快使用。
创造“温床”:牛奶的预处理与接种
菌种选定后,需要为它们准备好理想的“温床”——牛奶。
- 巴氏杀菌与生乳的选择:牛奶可以是经过巴氏杀菌的,也可以是生乳,巴氏杀菌能杀灭杂菌,确保优势菌种的生长,但可能损失部分风味物质;生乳则保留了更丰富的天然微生物群,能创造出更复杂、更地域化的风味,但对卫生条件要求极高。
- 标准化与调整:根据奶酪种类,可能需要调整牛奶的脂肪含量和非脂乳固体含量,以确保最终的质地和出品率。
- 接种的艺术:将选定菌种以精确的比例和温度接种到牛奶中,温度控制是关键,通常在30℃-35℃之间(具体因菌种和奶酪而异),过低则菌种活性不足,过高则可能杀死菌种,接种后需要温和搅拌,使菌种均匀分布,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让菌种开始“工作”,牛奶逐渐酸化。
技巧点:接种工具和容器必须严格消毒,避免杂菌污染,接种温度计要精确,操作迅速而轻柔。
塑形与“呼吸”:凝块的切割与排乳清
牛奶酸化到一定程度后,会加入凝乳酶(小牛胃提取物或微生物源凝乳酶),使液态牛奶转变为凝块和乳清。
- 凝块的切割:凝块形成后,其大小和硬度直接影响奶酪的质地,切割的“刀工”是技巧所在,细小的切割会产生较硬、含水量较低的奶酪(如帕玛森),而较大的切割则会产生较软、含水量较高的奶酪(如农家奶酪),切割后,继续保温静置,让凝块收缩,进一步排出乳清。
- 排乳清(Syneresis):这是凝块脱水变硬的过程,通过温和搅拌、逐渐升温(“加温排乳清”)或静置,促使乳清更多排出,排乳清的程度决定了奶酪的最终含水量,从而影响其质地和陈化潜力。
技巧点:切割动作要利落均匀,避免破坏凝块结构,升温过程要缓慢可控,避免凝块过热过硬。
“孕育”环境:模具压榨与盐渍
凝块被收集起来后,需要被赋予特定的形状。
- 模具压榨:将凝块放入模具中,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帮助其进一步成型,排出更多乳清,使凝块紧密结合,压力的大小和时间因奶酪类型而异,从轻柔的堆叠(某些软质奶酪)到重压长达24小时(硬质奶酪)。
- 盐渍的奥秘:盐渍不仅是调味,更是奶酪栽培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 抑制杂菌:盐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奶酪保质期。
- 促进有益菌:某些盐渍环境有利于特定优势菌种的繁殖和代谢。
- 调节水分活度:影响陈化过程中的酶活性,进而影响风味形成。
- 改善质地:帮助形成外皮,并影响奶酪的口感。 盐渍方式多样,可以直接将盐撒在奶酪表面,将奶酪浸入盐卤中,或用湿盐擦拭。
技巧点:盐的用量要精确,过咸会掩盖风味,过淡则不利于保存和陈化,盐渍时间和温度也需控制。
成熟与“蜕变”:陈化中的微生物魔法
这是奶酪“栽培”的最后,也是最富魅力的阶段,将盐渍好的奶酪置于特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进行陈化(熟成)。
- 温湿度的控制:不同的奶酪需要不同的温湿度组合,蓝纹奶酪需要在较高的湿度(85%-95%)和较低温度(2℃-4℃)下陈化,以利于霉菌生长;而硬质奶酪则可能在稍高温度(10℃-15℃)和较低湿度下陈化。
- 翻转与护理:陈化过程中,需要定期翻转奶酪,确保其受湿均匀,并可能进行表面处理(如擦拭、涂抹菌液等),以促进特定外皮的形成和防止杂菌污染。
- 时间的沉淀:在漫长的陈化过程中,各种微生物(之前接种的,以及环境中落入的特定有益菌)和奶酪自身的酶协同作用,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生各种风味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使奶酪从最初的平淡无奇,逐渐发展出复杂、醇厚、独特的风味和质地。
技巧点:陈化室的环境需要稳定监控,记录温度湿度变化,不同批次奶酪最好分开陈化,避免风味交叉污染,耐心是陈化的美德。
奶酪的“栽培技巧”,是一门融合了科学知识与艺术感觉的古老技艺,从菌种的精心挑选,到每一个环节的温度、湿度、时间把控,再到陈化过程中的耐心等待,每一步都凝聚着奶酪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园丁”,在匠人的悉心“栽培”下,将平凡的牛奶转化为令人惊叹的美味珍馐,掌握并理解这些技巧,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制作奶酪,也能让我们在品尝每一块奶酪时,更能体会到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造物的神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