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集观赏、实用(美容、药用、食用部分品种)于一身的多肉植物,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简单的养护特性,成为众多家庭绿植爱好者的首选,无论是点缀窗台、书桌,还是作为家庭小药箱,芦荟都是不错的选择,别再羡慕别人家的芦荟绿意盎然了,这份超详细“种芦荟攻略”助你轻松入门,养出健康茂盛的芦荟!
选对“芦选”:品种是第一步
市面上芦荟品种繁多,新手建议从以下常见且易养护的品种入手:
- 库拉索芦荟:最著名的药用芦荟,叶片肥厚多汁,药用和美容价值高,也是家庭种植的首选。
- 不夜城芦荟:叶片上有白色斑点,株型美观,观赏性强,相对也好养。
- 木立芦荟:植株呈树状,耐寒性稍好,叶片也可用于美容和食用。
新手避坑:避免购买过于稀有或对环境要求极高的品种,先积累经验。
挑选“利器”:花盆与土壤很关键
-
花盆选择:
- 材质:陶盆、瓦盆透气性最佳,适合新手;塑料盆轻便,但透气性稍差,需注意控水。
- 大小:选择比芦荟植株冠幅略大一号的花盆,盆太大易积水导致烂根。
- 底孔:必须有排水孔!这是防止烂根的关键。
-
土壤配制: 芦荟耐旱怕涝,需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
- 新手配方:泥炭土/腐叶土 + 珍珠岩/粗沙 + 少量基肥(如腐熟的羊粪球),比例约为6:3:1。
- 懒人选择:直接购买多肉植物专用土,通常透气性不错。
繁殖有道:一变多的乐趣
芦荟繁殖常用分株法和扦插法,成活率高。
-
分株法(最常用):
- 时机:春季或秋季,结合换盆进行最佳。
- 方法:将母株周围长出的带有根系的幼株(分蘖苗)小心分离下来,注意尽量多带些根。
- 上盆:将分下的幼株栽种到准备好的盆土中,稍微压实,浇一次透水,放在阴凉通风处缓苗1-2周,再逐渐增加光照。
-
扦插法:
- 时机:生长季节(春、夏、初秋)。
- 方法:选取健壮的侧芽或顶芽,用消毒的刀片切下,切口晾干1-2天,形成干燥的愈伤组织。
- 上盆:将晾干的插条插入微微湿润的沙土或珍珠岩中,深度约1-2厘米,保持土壤微湿,避免积水,放在散射光处,约2-3周可生根。
养护“心法”:芦荟茁壮成长秘诀
-
光照:喜光怕暴晒
- 充足光照:芦荟喜欢充足的阳光,每天至少需要4-6小时的直射光。
- 避免暴晒:夏季正午烈日需适当遮阴,否则叶片易被晒红、晒伤。
- 光照不足:长期光照不足,植株易徒长,叶片瘦长、稀疏,颜色暗淡。
-
浇水:干透浇透,宁干勿湿
- 核心原则:这是养好芦荟的重中之重!芦荟耐旱,怕积水。
- 判断方法:用手指插入土壤2-3厘米,感觉干燥了再浇水;如果土壤还湿润,则无需浇水。
- 浇水方式:浇水要浇透,即水从盆底流出为止,冬季低温期更要严格控制浇水,保持盆土微潮即可。
- 水质:最好使用室温的清水,避免用冰水或刚接的自来水(可晾晒一天后再用)。
-
温度:喜暖怕冷
- 适宜温度:15-28℃是芦荟生长的最适温度。
- 越冬温度:冬季越冬温度不低于5℃,长时间低于0℃易受冻死亡,北方地区需移入室内向阳处。
-
施肥:薄肥勤施,宁少勿多
- 施肥季节:主要在春、夏季生长旺盛期进行,秋末冬初停止施肥。
- 肥料选择:以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或稀薄的饼肥水、腐熟的有机肥均可。
- 施肥频率:每月1-2次,浓度一定要稀薄,避免烧根,冬季不施肥。
-
换盆:1-2年一次“换新装”
- 时机:春季为佳,当植株长到过大,或土壤板结、养分耗尽时需要换盆。
- 方法:脱盆后,轻轻拍掉旧土,剪掉腐烂、老化的根系,换上新土,栽种后浇透水,缓苗。
病虫害防治:未雨绸缪
芦荟抗性强,病虫害较少,但养护不当也可能出现问题。
- 根腐病:主要原因是盆土长期过湿、排水不良,表现为叶片发黄、萎蔫,需立即脱盆,剪烂根,消毒后晾干,重新用干燥土壤栽种,之后严格控制浇水。
- 虫害:常见介壳虫、红蜘蛛等。
- 介壳虫:可用棉签蘸酒精擦除,或喷施护花神等杀虫剂。
- 红蜘蛛:叶片出现小黄点,蛛网,可喷施三氯杀螨醇等专杀药剂。
收获与利用:自己种的芦荟更放心
当芦荟叶片长得肥厚饱满时,就可以收获了。
- 方法:用锋利的刀贴近叶基部割取所需叶片,注意不要伤害生长点。
- 利用:
- 美容:将芦荟果肉涂抹在面部,具有保湿、舒缓、消炎的作用(敏感肌先做测试)。
- 小烫伤:轻微烫伤,将芦荟胶涂抹患处,有缓解作用。
- 食用:仅限特定品种(如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的特定食用品种),且需确保无毒且处理得当,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切勿随意食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