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的大地上,有一种树,不必刻意寻觅,总会在村口、古道、山麓或江边与你不期而遇,它以庞大的树冠为路人撑开绿荫,以纵横的气根扎进岁月的深处,用百年的守望书写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朴素哲学,它就是高山榕——一种将生命刻进年轮,把绿意洒向人间的常绿乔木。
高山榕的“高山”,并非生而与云霞为伴,而是有着一颗向上生长的雄心,它的根系如巨人的手掌,深深扎进土壤,更有的悬垂而下,触地即生,扎入新的泥土,长成粗壮的“支柱根”,如同钢筋铁骨般撑起庞大的树冠,一棵百年高山榕,树冠可覆盖上千平方米,数十根气根如垂落的绳索,将“独木成林”的奇迹演绎到极致,在云南的傣家村寨,人们常说“有高山榕处,必有村寨”,因为它不仅是自然的地标,更是人心的凝聚点——树下议事、乘凉、祭祀,每一片叶子都藏着村民的家长里短,每一圈年轮都刻着寨子的兴衰更迭。
它最动人的,是那份“包容”的智慧,高山榕的树冠从不拒绝阳光,也不吝啬荫凉,鸟儿在枝头筑巢,松鼠在枝干跳跃,甚至藤蔓也乐于缠绕它的臂膀,这种“共生”的姿态,恰如它对生命的理解:不是独占,而是共享,在广东的古驿道上,千年高山榕仍静静伫立,它的树干上布满苔藓与石刻,一边是风霜侵蚀的痕迹,一边是新生树皮的柔嫩——老去的部分化作滋养,新生的部分延续希望,生死交替间,完成了一场生命的接力。
于旅人而言,高山榕是“归途”的灯塔;于游子而言,它是“乡愁”的具象,童年时在树下追逐蜻蜓的笑声,长大后远行前在树下凝望的背影,暮年归来时在树下等候的白发……它像一位沉默的长者,看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却始终张开臂膀,说:“累了就回来,这里永远是你的根。”
城市里的高楼越来越多,但能撑起一片天空、留住一方记忆的,仍是那些扎根于土地的高山榕,它或许没有樱花的绚烂,没有银杏的诗意,却以最质朴的姿态,教会我们什么是扎根,什么是守望,什么是生命的力量。
下次当你路过一棵高山榕,不妨停下脚步,摸一摸它粗糙的树皮,听一听风吹叶响的声音——那不仅是自然的低语,更是一个生命跨越百年,仍在向世界诉说的:活着,真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