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苍劲挺拔,四季常青,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盆景艺术中的“盆景之王”,要将一株普通的黑松打造成“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精品,造型技法是关键,而在众多造型手段中,蟠扎与修剪的结合,犹如“刚柔并济”的哲学实践,通过金属丝的“外力引导”与剪刀的“内在修整”,共同塑造出黑松的筋骨、姿态与神韵,是黑松盆景造型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艺。
蟠扎:以“外力”塑“骨架”,引导生长方向
蟠扎,是通过金属丝、麻绳等工具对枝干进行缠绕、牵引,改变其生长角度和方向,从而构建盆景基本骨架的技术,对于黑松而言,其枝干木质化程度高、生长相对缓慢,蟠扎不仅能在幼年期有效塑造形态,更能通过“顺势而为”的引导,让枝干按预设方向生长,避免杂乱无章。
蟠扎的核心要领在于“因势利导”,首先需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以黑松休眠期(晚秋至早春)为宜,此时树液流动缓慢,枝条柔韧性高,不易断裂,其次要根据枝干的粗细选择蟠扎工具:细枝用铝丝(易弯曲、不伤树皮),粗枝用铁丝(力度更强),缠绕时需注意松紧适度——过松无法固定枝条,过紧则会陷入树皮,影响养分输送,在操作中,需先对枝条进行“拿弯”,即双手配合,一手扶住枝条基部,一手缓慢施力,使其逐渐弯曲至目标角度,再缠绕金属丝固定,通过蟠扎,可将直立枝拉成横斜枝,将平展枝打造成下垂枝(如“悬崖式”“临水式”),或让主干呈现“曲如游龙”的韵律感,为黑松搭建起“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基本框架。
修剪:以“内修”养“神韵”,调控生长平衡
如果说蟠扎是为黑松“搭骨架”,那么修剪就是为黑松“注神韵”,修剪包括疏剪、短截、摘心、抹芽等技术,通过去除多余枝条、调整枝叶密度,引导养分集中供给关键部位,从而控制树势、优化造型,让盆景更具层次感和生命力。
修剪的核心在于“去留有度”,黑松生长旺盛时,易产生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病弱枝,这些枝条不仅破坏造型,还会消耗养分,疏剪时需遵循“去弱留强、去密留疏”的原则,从基部剪除影响整体布局的枝条,保证通风透光;短截则是对保留的枝条进行短截,促发新枝,使枝节更紧凑,形成“云片状”或“托片”(如黑松经典的“圆片”造型);摘心与抹芽则能抑制枝条过长,促进分枝,让树冠更丰满,值得注意的是,黑松的修剪需结合其生长习性:春季摘心促新芽,夏季疏剪除徒长,秋冬修剪定型,通过“四季有剪”的精细化管理,让黑松的“骨架”与“血肉”协调统一,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艺术效果。
蟠扎与修剪的协同:刚柔相济,形神兼备
蟠扎与修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蟠扎为修剪提供“方向”,修剪为蟠扎预留“空间”——没有蟠扎的引导,修剪易失去目标;没有修剪的调控,蟠扎易陷入僵化。
实践中,二者需结合不同生长阶段灵活运用:幼树期以蟠扎为主,快速构建基本骨架,同时通过轻剪去除多余芽点,避免枝条杂乱;成型期则以修剪为主,通过疏剪、短截维持造型,辅以局部蟠扎调整细节(如矫正枝条角度);养护期则需“剪扎结合”,对新生枝条及时蟠扎引导,对老化枝条通过修剪复壮,打造一株“直干式”黑松,可通过蟠扎将主干弯曲成“S”形,再通过修剪保留两侧主枝,去除背下枝,使树冠呈“三角形”稳定结构;而“文人松”造型,则需通过强剪去除所有侧枝,仅留顶部几层枝片,再通过蟠扎让枝条“飘逸”舒展,突出“孤高清雅”的意境。
这种“刚柔并济”的配合,既利用了蟠扎的“强制性”塑造力度,又发挥了修剪的“灵活性”调控细节,最终让黑松的“形”(枝干走势、叶片分布)与“神”(苍劲、古朴、灵动)融为一体,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黑松盆景的造型,是一场“时间与匠心”的修行,蟠扎与修剪的结合,如同书法中的“提按顿挫”,既有“铁画银钩”的刚劲骨架,又有“行云流水”的柔美线条,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将外力引导与内在修整完美融合,才能让一株普通的黑松,在方寸之间展现出“饱经风霜却傲骨依旧”的生命张力,成为承载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艺术瑰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