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水土流失曾是许多地区生态恶化的顽疾,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在众多治理措施中,沙棘种植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成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先锋”,同时其果实又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沙棘:水土流失治理的“天然卫士”
沙棘,耐旱、耐贫瘠、耐盐碱、抗风沙,根系发达,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治理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
沙棘庞大的根系如同天然的“钢筋网”,能有效固持土壤,其主根可深入地下数米,侧根和须根极其发达,在土壤中形成致密的根网,显著增强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抗侵蚀能力,在坡地、沟壑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种植沙棘,其根系能够有效拦截径流,固定土壤,减少泥沙流失,从而稳定坡体,防止沟壑进一步扩张。
沙棘繁茂的枝叶能够有效削减雨滴击溅和地表径流,茂密的冠层可以截留部分降雨,减缓雨水到达地面的速度,降低雨滴对表土的击溅侵蚀;枯枝落叶层覆盖地表,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径流流速,增加雨水下渗时间,从而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量和侵蚀力。
沙棘具有改良土壤的功能,沙棘根系具有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肥力,枯枝落叶的分解也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
实践证明,在黄土高原、西南石漠化地区、北方风沙区等重点水土流失区域,大规模种植沙棘后,区域土壤侵蚀模数显著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提高,自然灾害频率降低,真正起到了“绿色水库”和“土壤卫士”的作用。
果实利用:沙棘产业发展的“经济引擎”
沙棘的价值远不止于生态治理,其果实更是一座“营养宝库”和“黄金果”,沙棘果实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被誉为“维生素宝库”、“天然药用植物”。
在果实利用方面,沙棘产业已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 食品加工领域:以沙棘果为原料,可以开发出沙棘果汁、果酱、果脯、果冻、饮料等多种食品,其独特的酸甜风味和丰富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
- 医药保健领域:沙棘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被广泛用于开发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沙棘油在烧伤、烫伤、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
- 化妆品领域:沙棘油中的维生素E、SOD等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滋润皮肤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面霜、乳液、面膜等护肤品中。
- 饲料添加剂:沙棘果渣和叶也是优质的饲料资源,能够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价值被不断挖掘,沙棘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赢
沙棘种植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通过种植沙棘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形成了“种植—管理—采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价值。
这种“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生态治理中资金不足、农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农民通过种植沙棘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治理—保护—发展—致富”的良性循环。
沙棘种植,既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也是孕育金山银山富民产业,它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以其珍贵的果实滋养人类健康,带动经济发展,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推广沙棘种植,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沙棘的价值,加强科学研究,完善产业链条,让这颗“生态黄金果”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结出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硕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