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黄杨以其优良的观赏特性、较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成为北方寒冷地区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在极端低温、干旱多风、冻融交替等冬季恶劣气候条件下,若保护不当,仍可能出现叶片干枯、枝条冻伤甚至整株死亡等问题,掌握科学的越冬保护措施,确保北海道黄杨安全越冬,对于维持其景观效果和生长势至关重要。
越冬前的基础准备
-
科学施肥,控制后期氮肥: 秋季(特别是9月至10月上旬)是北海道黄杨根系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时应增施磷、钾肥,如过磷酸钙、硫酸钾等,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木质化程度,提高抗寒能力。严格控制后期氮肥的施用,避免氮肥过量导致枝条徒长,组织不充实,降低抗寒性。
-
合理灌溉,防冻抗旱: 秋季灌溉要适时适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积水,以免引起根系腐烂,在土壤封冻前,浇足一次“封冻水”,这不仅能保证植株越冬期间的水分供应,还能缓解冬季土壤干旱,减轻冻害,封冻后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在晴朗温暖的午后适当补充水分,防止干冻。
-
适度修剪,减少养分消耗: 秋季可进行轻度修剪,主要剪除病虫枝、枯死枝、交叉枝、过密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避免在秋季进行重剪,以免刺激植株萌发新梢,这些新梢因木质化程度低,难以抵御冬季严寒。
-
树干涂白,防冻防虫: 对北海道黄杨的树干进行涂白,是北方地区树木越冬的常用有效措施,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小树干昼夜温差,防止树皮因剧烈温度变化而开裂;同时也能杀死躲藏在树皮缝隙中的越冬病虫害,涂白剂配方一般为: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1份、水40份,搅拌均匀即可,涂白高度以地面往上50-80厘米为宜。
越冬期的重点防护
-
根颈培土,保护根基: 在土壤封冻前,对北海道黄杨的根颈部位(树干与地面交接处)进行培土,培土高度一般为20-30厘米,可有效防止根颈受冻,同时也能避免因冻融交替造成的根颈损伤,培土可使用疏松的园土或细土,切忌使用带有病菌、虫卵的土壤或垃圾。
-
覆盖保墒,保温防寒: 对于新栽植的幼树或特别寒冷地区的北海道黄杨,可在树干周围覆盖一层厚度为5-10厘米的有机物料,如稻草、秸秆、腐叶土、松针等,覆盖物既能保持土壤湿度,又能提高地温,防止根系冻害,覆盖范围应略大于树冠投影面积,但注意不要直接接触树干,以免引发腐烂。
-
搭设风障,抵御寒风: 在冬季多风地区,强风会加速植株水分蒸发,加剧冻害,可在北海道黄杨的上风向搭设风障,风障可用竹片、木棍等支撑,外面覆盖无纺布、草帘或塑料薄膜等材料,风障高度应高于植株高度30-50厘米,有效阻挡寒风侵袭。
-
包裹树干,防冻防裂: 对于一些抗寒性稍弱或幼小的北海道黄杨,可用草绳、无纺布或保温棉等材料包裹树干,包裹时要注意紧密但不损伤树皮,能有效缓冲温度骤变,防止树皮冻裂,包裹时间从土壤封冻前开始,至翌年春季气温回升稳定后解除。
-
积雪管理,及时清理: 北方冬季积雪较多,应及时清除树冠上的厚重积雪,防止积雪压断枝条,但对于树基部的积雪,可以适当保留,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但如果积雪中混有冰凌,则应及时清理,以免冰凌融化时反复浸润根颈,造成冻害。
越冬后的养护管理
-
适时解除防护: 春季气温稳定回升(日均温稳定在5℃以上)时,应逐步解除越冬防护措施,如拆除风障、去除树干包裹物、清除根颈培土和覆盖物等,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和通风透光。
-
合理修剪与施肥: 早春萌芽前,可进行一次整形修剪,剪除受冻枝条(注意剪口要平滑,并在健康部位)、病虫枝等,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及时追施氮肥为主的催芽肥,促进新梢生长,恢复树势。
-
水分管理: 春季解冻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透返青水,满足植株萌发对水分的需求,生长季节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越冬后的植株易受病虫害侵袭,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北海道黄杨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安全越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越冬前的准备、越冬期的防护到越冬后的养护进行全程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上述各项措施,才能有效抵御冬季恶劣气候的影响,确保北海道黄杨健壮生长,持续为北方寒冷地区增添绿色生机和美丽景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