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皮核桃以其皮薄如纸、手捏即开、口感香脆而备受青睐,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要实现纸皮核桃的持续丰产、稳产,科学的修剪管理是关键环节,而修剪的核心又在于对结果母枝的准确识别与合理保留,结果母枝是翌年开花结果的“母亲枝”,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当年的产量和品质,掌握结果母枝的识别技巧,并学会科学保留,是每一位纸皮核桃种植者必备的技能。
什么是结果母枝?
结果母枝,就是生长健壮、芽体饱满,能够在其上抽生结果枝(雌花枝)并开花结果的多年生枝条,在纸皮核桃树上,这些“母亲枝”通常由健壮的发育枝或多年生的延长枝转化而来,它们是连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桥梁,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如何精准识别结果母枝?
识别结果母枝是修剪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纸皮核桃的结果母枝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
枝条形态:
- 粗壮充实: 结果母枝一般生长健壮,粗度适中,通常在0.8厘米至2.0厘米之间(具体因树龄、管理水平而异),枝条表皮光滑,颜色呈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显得“老练”而充实。
- 芽体饱满: 这是识别结果母枝的关键,结果母枝上的芽体(主要是叶芽和混合芽)肥大、饱满、鳞片光亮,尤其以顶芽及顶端的几个侧芽最为饱满,这些饱满的芽是翌年萌发和形成结果枝的基础。
- 分枝角度: 结果母枝分枝角度适中,既不直立陡长,也不过分下垂,通常与主枝或中心干成45°-70°角,这样的枝条通风透光好,营养积累充足。
-
生长位置:
- 结果母枝多生长在树冠的中上部、外围光照充足的地方,以及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附近。
- 在健壮的枝组中,位置居中、生长势中庸的枝条更容易转化为结果母枝。
-
“鱼骨状”特征(辅助判断):
有些纸皮核桃品种的结果母枝上,会看到一些类似“鱼骨”状的小分枝,这些是去年的结果枝基部留下的痕迹,或者是一些短果枝群,虽然不是所有结果母枝都有此特征,但出现时可作为重要参考。
-
区别于其他枝条:
- 与发育枝的区别: 发育枝通常生长更旺盛,节间较长,芽体相对瘦小,主要作用是扩大树冠和形成新的结果母枝。
- 与徒长枝的区别: 徒长枝生长直立、节间长、叶片薄、芽体瘪,多为背上枝或伤口附近萌发,消耗养分多,一般应疏除。
- 与细弱枝、病虫枝的区别: 这些枝条生长衰弱,芽体不饱满,或已受害,无法正常结果,应予以剪除。
结果母枝的科学保留原则与方法
在准确识别结果母枝的基础上,如何科学保留,直接关系到树体的通风透光、养分分配以及连年丰产。
-
“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原则:
- 去弱留强: 在同一部位或相近部位,选择生长健壮、芽体饱满的结果母枝保留,疏除生长细弱、芽体瘪小的枝条。
- 去密留稀: 结果母枝在树冠内分布要均匀,避免过于密集,对于交叉枝、重叠枝、并生枝,应根据空间和长势,保留优者,疏除劣者,保证树冠内部通风透光。
-
“数量适宜,分布合理”原则:
- 结果母枝并非越多越好,数量过多,会导致养分分散,枝条细弱,坐果率低,果实小;数量过少,则产量上不去,应根据树龄、树势、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结果母枝数量,一般而言,盛果期树,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保留结果母枝10-15个左右较为适宜,具体需灵活掌握。
- 结果母枝在树冠上的分布应上下内外均匀,立体结果,避免“局部过密,局部过空”。
-
“靠近骨干枝,错落有序”原则:
- 保留的结果母枝应尽量靠近骨干枝(主枝、侧枝、结果枝组),以便从骨干枝获得充足的营养输送。
- 枝组上的结果母枝应错落排列,形成“立体结果”的态势,提高光能利用率。
-
“疏截结合,更新复壮”原则:
- 对于多年生、长势已经缓和或开始衰弱的结果母枝组,应进行适当的回缩修剪(短截),刺激基部发出新枝,培养新的结果母枝,实现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和产量下降。
- 对部分过长的结果母枝,可轻短截,促发分枝,增加结果枝数量。
-
“综合平衡,树势健壮”原则:
- 结果母枝的保留必须与树势相结合,对于树势偏强的树,可适当多留结果母枝,以果压冠;对于树势偏弱的树,则应少留结果母枝,集中养分恢复树势。
- 要配合疏除病虫枝、干枯枝、交叉枝、徒长枝等,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无效消耗。
纸皮核桃树的修剪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对结果母枝的精准识别与科学保留,则是这项技术的“灵魂”,种植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经验,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能,通过合理的修剪,培育出健壮、优质、丰产的结果母枝群体,从而确保纸皮核桃树连年稳产高产,让“纸皮核桃”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幸福果”,修剪不是简单的“剪枝”,而是对树体的精心“雕琢”和智慧“管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