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因其硕果飘香、果肉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作为热带重要的果树之一,其高产稳产一直是果农们追求的目标,在菠萝蜜的栽培管理中,“重栽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疏果环节,常常被忽视或操作不当,导致树体负载过重、果实品质下降、大小年结果现象突出。单枝留果数量的科学控制,是菠萝疏果技术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树体健康、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为何要进行单枝留果数量控制?
菠萝蜜树具有生长旺盛、结果枝粗壮的特点,若任其自然结果,往往会在一个结果枝上结出数个甚至十多个果实,这种“多多益善”的想法在实践中却事与愿违:
- 树体不堪重负:过多的果实会消耗树体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导致叶片黄化、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树势衰弱,衰弱的树体不仅难以维持当年的果实生长,还会影响花芽分化,导致次年减产,形成“大小年”。
- 果实品质下降:养分分散是必然结果,有限的养分要供应众多果实,会导致单果重量减轻,果肉变薄,含糖量降低,风味变差,商品价值大打折扣。
- 病虫害滋生:树势衰弱、果实拥挤,使得果园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加,为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 结果枝老化与折断:过量的果实会增加结果枝的负担,尤其在大风或雨水较多的地区,容易造成结果枝折断,影响来年的产量。
通过科学疏果,合理控制单枝留果数量,是实现菠萝蜜优质、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
单枝留果数量应如何科学控制?
单枝留果数量并非一成不变,需综合考虑品种特性、树势强弱、结果枝粗壮程度、管理水平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
-
依据品种特性:
- 大果型品种:如“马来西亚1号”、“干苞”等,果实较大,单果消耗养分多,单枝留果宜少,一般每枝留1-2个为宜,强壮枝条可适当留2个,中等枝条留1个,细弱枝条则全部疏除。
- 中果型品种:如“本地种”、“包种”等,果实中等大小,单枝留果可适当增加,一般每枝留2-3个,但需确保结果枝足够健壮。
-
依据树势与结果枝状况:
- 强树、强枝:对于生长健壮、树冠通风透光良好、结果枝粗壮(直径通常在2厘米以上)的,养分供应充足,可适当多留果,大果型品种可留2个,中果型品种可留2-3个。
- 中庸树、中庸枝:树势中等,结果枝粗度适中(1-2厘米),应严格控制留果量,大果型品种以留1个为主,中果型品种可留2个。
- 弱树、弱枝:树势衰弱,结果细弱(直径小于1厘米),原则上应不留果,或仅保留极少数顶部果,以恢复树势为首要任务。
-
依据果实大小与间距: 疏果时应遵循“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密留稀”的原则,在同一结果枝上,果实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以20-30厘米为宜,避免果实拥挤,保证每个果实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优先保留发育良好、果形端正、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幼果。
-
总体留果原则: 除了单枝留果量,还需考虑全树的负载量,一般而言,成年结果树,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果量以8-12个为宜(具体根据品种和果实大小调整),疏果后,应确保树冠内部通风透光,叶片分布均匀,无郁闭现象。
疏果的最佳时机与方法
- 疏果时期:通常在菠萝蜜幼果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花后2-3个月),此时果实大小已能初步判断,过早疏果可能因生理落果造成误疏,过晚则已消耗大量养分。
- 疏果方法:
- 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疏除树冠上部和内膛的病虫果、畸形果、小果、密生果,再疏除外围的结果。
- 轻剪疏果:用手或疏果剪轻轻摘除,避免损伤结果枝和保留的果实。
- 集中处理:疏除的果实应及时清理出园,或进行集中堆沤作绿肥,减少病虫害源。
疏果后的配套管理
疏果并非一劳永逸,后续的肥水管理至关重要:
- 加强肥水:疏果后及时追施一次以速效氮肥为主的壮果肥,配合磷钾肥,补充树体养分,促进保留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同时保证水分供应,但注意防涝。
- 病虫害防治:疏果后伤口增多,易感染病菌,应及时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护。
- 修剪:配合疏果,对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进行适当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菠萝蜜树的疏果,特别是单枝留果数量的科学控制,是一项精细而关键的农艺措施,它要求果农们既要“舍得”,又要“精准”,通过合理疏果,平衡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才能有效避免大小年结果,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率,最终实现菠萝蜜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为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疏果是对树体的“减负”,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