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这一串串凝聚阳光与风味的果实,其健康生长与优质产量,离不开合理的架式支撑,在葡萄栽培中,“搭架”不仅是让藤蔓“立起来”的简单操作,更是决定通风透光、管理效率、果实品质甚至景观效果的关键环节,当前生产中最主流的架式是篱架与棚架,二者结构迥异,适用场景也大相径庭,本文将从结构特点、核心优势出发,解析二者在不同场景下的“用武之地”。
篱架: “篱笆墙”里的高效栽培学
结构特点:直立有序,精准管理
篱架,顾名思义,如同葡萄藤蔓的“垂直公寓楼”——由行立柱(水泥柱、木柱等)和拉丝(铁丝、PE绳等)构成,呈“篱笆状”直立排列,根据拉丝层数,可分为单篱架、双篱架、三篱架等;架面高度多在1.5-2.2米,藤蔓通过绑缚或引缚丝,在架面上呈“扇形”或“水平形”分布。
核心优势:密植、高效、机械友好
篱架的最大特点是“集约化”,其直立结构让藤蔓分布集中,行间距可缩小至1.5-2.5米(棚架多需3-5米),单位面积种植密度更高,适合追求“产量优先”的规模化栽培,架面低矮(尤其单篱架),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操作便捷,人工效率高,且便于小型机械(如修剪机、打药机)进入,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果实悬挂在直立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好,能降低病害发生风险,且果实成熟均匀,糖度积累更稳定。
适用场景:聚焦“效率”与“标准化”
-
规模化果园生产:
这是篱架的“主战场”,无论是鲜食品种(如夏黑、阳光玫瑰)还是酿酒品种(如赤霞珠、梅洛),篱架的密植特性和高管理效率,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适合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商品化果园,尤其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新疆、甘肃),篱架的通风透光特性可减少病害,配合滴灌技术,更能实现节水高效栽培。 -
设施栽培(大棚、温室):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空间有限,篱架的直立结构能充分利用垂直空间,避免藤蔓“乱爬”影响通风,在南方多雨地区的温室葡萄栽培中,双篱架可控制藤蔓高度,方便温湿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时果实离地栽培,能减少地面病害污染,提升商品果率。 -
庭院小规模种植(有限空间):
若庭院面积不大(如几十平米),可选择单篱架或“T形篱架”,通过控制架面宽度(如1-1.2米),既能让葡萄藤蔓形成“绿色篱笆”,美化庭院,又能方便日常采摘,避免藤蔓攀爬到屋顶或围栏,影响整体布局。
棚架: “葡萄伞”下的生态与美学
结构特点:荫蔽广阔,仿野生生长
棚架,如同为葡萄藤蔓搭建的“空中凉亭”——由立柱(多为高大的水泥柱或木柱)和横梁(竹木、钢材等)构成,顶部呈“平面”“拱形”或“扇形”网状结构,架面高度多在2-2.5米以上,部分传统棚架甚至可达3-4米,藤蔓在棚面上自由蔓延,形成大面积的“绿色冠层”,果实则悬挂在棚架下或荫蔽处。
核心优势:生态、优质、景观融合
棚架的最大特点是“仿自然”,其高大的架面和广阔的荫蔽空间,更接近葡萄在野外的生长状态——藤蔓攀爬至高处,叶片形成“遮阳网”,能为果实提供“柔和光照”,避免夏季强光灼伤(尤其对某些鲜食品种,如巨峰、玫瑰香),减少日灼病发生,棚架下的荫蔽环境湿度较低,能抑制喜湿病菌(如霜霉病)的繁殖,尤其适合南方多雨、高温高湿地区,棚架果实成熟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时,糖分积累更充分,风味物质更丰富,常用于生产高品质鲜食葡萄或酿酒葡萄(如冰酒原料)。
适用场景:聚焦“品质”与“多功能”
-
南方多雨、高温地区:
在我国长江流域(如四川、湖北、江浙)等夏季高温多雨的地区,棚架的“遮阳+通风”优势显著,在四川盆地,传统“平顶棚架”能让葡萄叶片遮挡强雨,减少果实裂果;而“拱形棚架”则能利用空气流动带走棚内湿气,降低病害风险,适合栽培巨峰、醉金香等多汁品种。 -
观光采摘园与庭院景观:
棚架是“农业+文旅”的绝佳载体,在采摘园中,搭建大型拱形棚架或“景观长廊”,让葡萄藤蔓覆盖形成“绿色隧道”,游客可在棚下避暑、休憩,同时采摘离地1.5-2米的果实(无需 ladder),体验感极佳,在庭院中,若空间充足(如百平米以上),搭建“葡萄凉亭”或“绿荫棚架”,既能为家人提供遮阴纳凉的场所,秋季又能收获一串串垂挂的果实,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 -
高品质鲜食与特色酿酒葡萄栽培:
对追求“风味极致”的葡萄种植者,棚架是优选,新疆吐鲁番的部分传统“荫房葡萄”(用于制干)采用棚架,利用棚架通风缓慢晾干;山东、辽宁等地的部分高端鲜食品种(如阳光玫瑰、金手指)也采用棚架,通过延长果实光照时间(散射光),提升糖度和香气,实现“优质优价”。
如何选择?因地制宜是关键
篱架与棚架,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是否适合”,选择时需结合气候条件、栽培目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综合判断:
- 追求效率、规模化、设施栽培 → 选篱架(密植、机械友好、管理便捷);
- 追求品质、南方多雨、观光景观 → 选棚架(生态友好、果实优质、多功能);
- 庭院小空间 → 选篱架(节省空间);
- 庭院大空间+景观需求 → 选棚架(形成绿荫景观)。
从篱架的“高效集约”到棚架的“生态包容”,葡萄搭架方式的选择,本质是“人与自然、效率与品质”的平衡,无论是果园里整齐的篱架,还是庭院中葱郁的棚架,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葡萄在合适的“安居工程”中,生长出凝聚土地风味与匠心的果实,理解二者的特性,因地制宜选择,方能“架”起葡萄产业的丰收与美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