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星山楂(因其果实成熟后阳面常带红晕,果点显著似金星而得名,部分品种果实具五棱特征,故称“大五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特色果树,其果实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山楂片、果丹皮、果脯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许多果农在种植过程中常面临“花多果少、果小质差、大小年现象严重”等问题,究其根源,往往与疏果环节管理不到位密切相关,疏果作为大金星山楂栽培管理中的“技术核心”,直接关系到当年的产量、品质及树势的持续健壮,是实现优质丰产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为何大金星山楂必须疏果?——疏果的“多重意义”
大金星山楂具有“成花容易、坐果率高”的特性,若不进行疏果,极易因结果过量引发一系列问题:
避免营养竞争,提升单果品质
山楂树开花坐果会消耗大量树体储存营养,若幼果过多,养分会被分散供应,导致果实普遍个头小、果肉薄、含糖量低、酸度高,商品性大打折扣,通过疏除部分幼果,可集中养分供给剩余果实,促进果实膨大,增加单果重,提升果实的色泽、口感和耐储性。
维持树势健壮,预防大小年
“满树花,半树果;半树花,满树果”是大金星山楂大小年的典型表现,结果过量时,树体因营养耗尽而衰弱,不仅影响当年果实发育,还会导致花芽分化不良,翌年开花坐果减少,形成“大年结果多、小年结果少”的恶性循环,疏果能平衡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确保花芽分化质量,为连年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过量结果会导致枝条下垂、树冠郁闭,内部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为蚜虫、红蜘蛛、炭疽病等病虫害提供滋生环境,疏果后,树冠通透性增强,光照利用率提高,既不利于病虫害繁殖,也便于喷药防治,降低管理成本。
疏果的“黄金时期”——何时疏果最科学?
大金星山楂的疏果需把握“适时、适度”原则,过早(如幼果过小时)难以辨别果枝强弱和果实优劣,过晚则养分已被大量消耗,疏果效果大打折扣,最佳时期为生理落果后、果实迅速膨大前,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具体时间因地域气候略有差异),此时果实已黄豆大小,果柄明显,易疏除,且树体能明确判断剩余果实的营养分配需求。
疏果的“技术要领”——怎么疏才能效果好?
疏果不是简单“摘果”,需遵循“去劣留优、去弱留强、分布均匀”的原则,具体操作需结合树龄、树势、结果枝类型综合判断:
看果枝类型,合理留果
- 结果枝组:健壮的结果枝组(长度30-50厘米)可多留果,中庸枝组少留果,细弱枝组(长度<20厘米)或内膛枝组(光照差)应疏除全部幼果,避免消耗养分。
- 花束状果枝:大金星山楂的花束状果枝结果能力强,但连续结果后易衰弱,需“隔枝留果”,即疏除部分枝条上的幼果,保留枝条作为预备枝,轮换结果。
看果实位置,科学选果
- 留优去劣:优先保留果形端正、果柄粗壮、果面无病虫害的幼果,疏除畸形果、小果、病虫果、朝天果(易受日灼)及双生果(并列果)。
- 分布均匀:果实在树冠内需“立体分布”,避免局部结果过密,主枝、侧枝前端及外围多留果(光照好),内膛及下部枝少留果,确保树冠内膛通风透光。
看树势强弱,调整留果量
- 强树壮树:树势健壮、枝叶繁茂的树可适当多留果,但需控制亩产量(一般丰产园亩产控制在2000-3000公斤为宜),避免过量结果。
- 弱树老树:树势衰弱、枝条细短的树应少留果,甚至疏除全部小枝上的幼果,集中养分恢复树势,为翌年丰产做准备。
参考留果标准:一般成年结果树,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果量控制在40-60个(即直径8-10米的树冠,留果量约1000-1500个);壮枝留2-3个果,中庸枝留1个果,弱枝不留果。
疏果后的“配套管理”——让疏果效果最大化
疏果只是管理环节中的一步,需配合水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才能确保果实品质和树势同步提升:
- 及时追肥:疏果后7-10天,追施一次“壮果肥”,以氮磷钾复合肥(如15-15-15)为主,配合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促进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
- 水分调控:果实膨大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及时浇水,但避免积水,以防烂根。
- 病虫害防治:疏果后树体伤口易感染病菌,需喷施1次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同时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可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药剂。
“疏果如疏心,细节定收成”,对于大金星山楂(大五棱)而言,疏果不是“减产”,而是“提质增效”的科学手段——通过合理疏除多余幼果,集中养分供给优质果实,维持树体健壮,打破大小年循环,最终实现“优质、丰产、高效”的栽培目标,果农朋友们只有把握疏果的关键时期,掌握科学的疏果技术,并配合精细化管理,才能让大金星山楂结出“金星”般的硕果,为果园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