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叶沙参,又名南沙参,其根肥大入药,具有养阴清肺、化痰益气之功效,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长,规范化人工种植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而地栽定植作为轮叶沙参田间管理的起点,其技术环节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植株成活率、后期长势及最终药材的产量与品质,掌握科学的定植技术,是实现轮叶沙参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石。
定植前准备:精耕细作,创造适宜生境
-
选地整地:
- 选地: 轮叶沙参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忌低洼积水地及粘重土壤,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避免连作,至少需间隔3-5年,以减少土传病害发生。
- 整地: 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20-30cm,晒垡熟化,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农家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酸钾10-15kg,或复合肥(N-P2O5-K2O比例为15-15-15)40-50kg,将肥料均匀撒施地面,然后深耕翻入土中,耙细整平,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高畦,畦面要平整,利于排水和后期管理,畦沟宽30-40cm,以便操作和排水。
-
种苗准备:
- 种苗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芽头饱满、大小均匀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根头苗(也可采用分株苗或组培苗),种苗大小以根头直径0.5-1.5cm,长度5-8cm为宜,过大苗易抽薹开花,影响根部产量;过小苗则长势弱。
- 种苗处理: 定植前,将选好的种苗进行修剪,剪去腐烂、受损的根和过长的须根,保留3-5cm长的主根和健壮芽头,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种苗10-15分钟,消毒处理后晾干表面水分,即可定植。
定植技术: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
定植时期:
- 春栽: 早春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气温稳定在10-15℃时),此时期土壤墒情较好,定植后根系恢复快,成活率高,是主要的定植时期。
- 秋栽: 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此时地温尚高,根系仍能生长一段时间,翌年春萌芽早,生长健壮,但冬季寒冷地区需注意防寒,确保安全越冬。
-
定植方法:
- 开穴: 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cm、株距15-20cm开穴,穴深以能容纳种苗根系为宜,一般为10-15cm,若土壤较干旱,可先在穴内浇少量水,待水渗下后再定植。
- 栽植: 将处理好的种苗直立或稍倾斜放入穴内,使芽头向上,根系自然舒展,注意不要使根系弯曲或上翘,栽植深度以芽头顶端低于畦面2-3cm为宜,过浅易受旱冻害,过深则出苗缓慢。
- 覆土与压实: 用细土覆盖种苗,覆土至穴深约2/3时,轻轻将种苗向上提一提,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再覆土至穴平,并用手指或小工具稍加压实,确保种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不留空隙。
- 浇水: 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以促进根系与土壤的进一步接触和成活,若遇高温天气,可适当遮阴,或在早晚浇水,减少水分蒸发。
定植后管理:精细呵护,促苗早发
- 查苗补苗: 定植后7-10天,及时检查田间出苗情况,对缺苗、死苗的穴进行补植,确保全苗。
- 中耕除草: 幼苗期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齐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中耕宜浅,以免伤根,封行后杂草人工拔除即可。
- 水分管理: 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但忌积水,遇干旱天气,及时浇水,浇水宜在早晚进行;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避免田间积水导致烂根。
- 追肥: 定植成活后,根据植株长势进行追肥。
- 提苗肥: 定植后15-20天,可亩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1500kg,或尿素5-8kg,促进幼苗生长。
- 壮秆肥: 植株封行前,亩施复合肥15-20kg,或硫酸钾10-15kg,促进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
- 根膨大肥: 秋季,地下根开始迅速膨大时,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20-25kg,钾肥10-15kg,促进根部养分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
- 摘花薹: 轮叶沙参种植若以收获根部为目的,在抽薹开花初期,应及时摘除花薹,避免养分消耗,集中供应根部生长,显著提高产量。
注意事项
- 避免伤根: 整地、移栽、中耕等环节均应避免伤根,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 合理密植: 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生病虫害;密度过小,则单位面积产量低,根据土壤肥力灵活调整行株距。
- 病虫害防治: 定植后注意防治根腐病、白粉病、蚜虫、地下害虫等,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轮叶沙参的地栽定植是整个生长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到精细整地、适时定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才能确保幼苗成活率高,生长健壮,为后期的优质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