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因其花色艳丽、花团锦簇而广受欢迎,是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的重要花卉,在一串红的育苗阶段,幼苗徒长是生产中常见的问题,表现为茎细长柔弱、节间 elongated、叶片薄而色淡、根系不发达,最终导致苗株生长势弱、抗性差、开花延迟且花量减少,有效控制一串红苗期徒长,培育壮苗,是确保其后期优质开花的关键环节。
徒长的成因剖析
要有效控制徒长,首先需了解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串红苗期徒长通常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在于光照不足与夜间温度偏高导致的幼苗光合作用产物积累不足,呼吸消耗相对过多,干物质积累少,茎部细胞伸长过度。
- 光照不足:这是导致徒长最主要的外因,幼苗生长阶段,若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幼苗会向光性伸长,试图获取更多光照,从而表现为茎秆细高、节间拉长。
 - 温度过高:尤其是夜间温度过高,会显著增加幼苗的呼吸消耗,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同时会促进茎的纵向生长,日温过高但光照不足时,同样会加剧徒长。
 - 水分过多:苗期浇水过频、水量过大,会使土壤湿度过高,根系活动受阻,幼苗吸水过多,细胞壁伸长,容易造成徒长,湿润的小环境也易引发病害。
 - 氮肥过量:在幼苗期氮肥施用过多,特别是磷钾肥不足时,会促进茎叶的徒长,使组织柔嫩,抗逆性下降。
 - 播种过密:播种时种子密度过大,幼苗间相互遮荫,通风透光不良,下部幼苗为了争夺光照而徒长。
 - 通风不良:育苗环境通风条件差,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不利于光合作用,也会导致幼苗生长细弱。
 
综合控制技术
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综合措施,从环境调控、栽培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控制一串红苗期徒长。
- 
优化光照条件:
- 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尽量将育苗场所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如设施育苗,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早揭晚盖覆盖物,延长光照时间,遇连续阴雨天气,可考虑人工补光,使用植物补光灯(如LED灯),每日补光3-4小时,光照强度达到3000-5000勒克斯为宜。
 - 及时间苗、分苗:当幼苗长至1-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避免过密,待长至3-4片真叶时,及时分苗(移栽),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精准调控温度:
- 降低夜温:在幼苗生长适温范围内(日温20-25℃,夜温15-18℃),尽量降低夜间温度,减少呼吸消耗,设施育苗可通过加强夜间通风来降低温度。
 - 避免高温高湿:注意防止白天温度骤升,特别是春季育苗,要及时通风降温,避免形成闷热环境。
 
 - 
合理水肥管理:
- 控水蹲苗:遵循“见干见湿”的浇水原则,避免土壤过湿,在幼苗生长中后期,可适当控水,使土壤偏干,以抑制茎叶徒长,促进根系下扎和茎秆粗壮(即“蹲苗”)。
 - 平衡施肥:幼苗期以氮肥为主,但要控制用量,避免过量,配合施用磷钾肥,如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抗逆性,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 
改善通风条件:
- 加强通风:育苗设施内应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通风时要循序渐进,避免冷空气直接吹袭幼苗。
 
 - 
化学调控(辅助手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当其他措施效果不佳,徒长现象较为严重时,可考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如喷施矮壮素(CCC)或多效唑(PP333)等,但需严格掌握浓度和使用时期,浓度过高易造成药害,影响后期生长,建议先进行小试验,确定安全有效浓度,矮壮素可用1000-1500mg/L溶液喷施,多效唑可用5-10mg/L溶液喷施,喷施后7-10天可见效。
 
 - 
选用优质基质与育苗容器:
- 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育苗基质,如草炭、珍珠岩、蛭石等混合基质,有利于根系发育和防止徒长。
 - 选用合适的育苗盘或营养钵,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一串红苗期徒长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生产中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提供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合理的水肥以及良好的通风环境,培育茎秆粗壮、节间短、叶片厚实、根系发达的壮苗,只有在苗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一串红后期的旺盛生长和绚丽绽放提供有力保障,从而获得更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育苗者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技术,精准管理,才能有效克服徒长问题,培育出优质的一串红种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