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耧斗菜,是在故乡老屋的石阶旁,那里,几株不知何时生长的野草,每年初夏,便从石缝中探出头来,顶着几朵奇特的小花,像极了一串串精巧的紫色小风铃,又像是农人播种用的旧式农具“耧斗”,倒挂在纤细的花茎上,随风轻轻摇曳,那时不懂它的名字,只觉得它平凡又倔强,在贫瘠的石缝中,也能开出如此别致的花朵,为寂静的角落增添一抹亮色。
后来,在书本中才知晓它的大名——耧斗菜,这名字取得真是形象至极!“耧斗”,是古代播种谷物的农具,其上部为漏斗状的种子箱,下部有导管的耧脚,耧斗菜的花朵,尤其是那向后反卷的萼片,不正酷似一个微缩的、倒立的耧斗吗?这名字里,似乎藏着农耕文明的古朴与诗意,也藏着它对生存环境的巧妙适应。
耧斗菜,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丛生,颇具风姿,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呈二回三出复叶,轮廓近三角形,小叶又有深裂,叶形雅致,如同绿雕般铺展在地面,而那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它的花,花茎细长而柔韧,从叶丛中高高抽出,一朵朵花错落有致地开放在茎顶,花瓣色彩丰富,常见的有蓝紫色、紫红色、白色、粉红色等,有的品种花瓣中央还带有蜜腺,点缀着鲜亮的花蜜,吸引着蜜蜂、蝴蝶等昆虫前来授粉,它的花型独特,外层是五片花瓣状萼片,通常彩色;内层才是真正的花瓣,演变成一个个小小的“囊”或“距”,也就是那“耧斗”的“斗身”,里面藏着花蜜,等待着聪明的访客,这独特的结构,是它与昆虫协同进化的见证,也是它生命力旺盛的秘诀之一。
我爱耧斗菜,不仅爱它独特的外形,更爱它那坚韧而从容的品格,它不择地势,无论是林下荫蔽,还是山石缝隙,亦或是庭院角落,都能扎根生长,默默绽放,它不需要过多的呵护,不与百花争艳,只是在自己的季节里,安静地开着自己的花,那紫色的小花,像一团团紫色的云霞,又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鸟,给初夏的清幽带来一抹明媚与惊喜,它不像牡丹那般雍容华贵,也不似玫瑰那般热情奔放,它的美,是一种带着野趣的、清新脱俗的美,是一种不张扬、不喧嚣的内在美。
在园艺家的眼中,耧斗菜是优秀的地被植物和花境材料,它的株型秀丽,花期较长,从春末到夏秋,持续不断地开花,为花园增添层次感和野趣,它可以种植在花境的中后部,与其它宿花草花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也可以用作林下地被,覆盖裸露的土地,抑制杂草生长,更难得的是,耧斗菜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病虫害较少,是名副其实的“懒人植物”。
耧斗菜的魅力,远不止于观赏,在传统草药中,耧斗菜也占有一席之地,据记载,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等症,药用需遵医嘱,不可擅自采食,这又为它增添了一层神秘而古朴的色彩,仿佛它那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自然的治愈之力。
城市里的钢筋水泥森林越来越多,像耧斗菜这样带着乡土气息的野花,似乎越来越难寻觅,但每当我看到或想起那石阶上的紫云,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与感动,它教会我,生命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哪怕是在最贫瘠的石缝中,也要努力生长,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它也教会我,真正的美,往往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那份坚韧、从容与内在的丰盈。
耧斗菜,这石阶上的紫云,它以其独特的风姿、坚韧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提醒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要保持一份本真,一份从容,像耧斗菜一样,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静静绽放,芬芳四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