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人生亦如山楂。有初尝时的青涩与酸楚,有历经沉淀后的甘甜与醇厚。它不完美,却真实;它不张扬,却自有力量。就像这深秋里的山楂,红得热烈,酸得坦荡,在平淡的日子里,酿出了一抹独特的风味,久久回甘
admin 2025-11-04 阅读:3 评论:0秋意渐浓时,街角的糖炒山楂摊便支棱起来了,铁锅在火上噼啪作响,裹着晶莹糖衣的山楂在锅里翻滚,空气里弥漫开一股酸甜交织的香气,像一记温柔的钩子,勾得人心里发痒,这便是山楂——一种生在山野,长在寻常百姓家,却能在时光里酿出万千滋味的果实。 初识山楂,是童年时外婆手中那串红艳艳的“糖葫芦”,山楂果被去了核,严丝合缝地串在竹签上,裹上一层厚厚的麦芽糖,冷却后脆生生的,咬一口,“咔嚓”一声,糖衣在齿间碎裂,随即是山楂果肉特有的酸,裹挟着糖的甜,在舌尖上绽开,酸得人眯起眼,甜得人心里暖洋洋,那滋味,是童年最鲜明的注脚,外婆总说:“山楂开胃,多吃点,吃饭才香。”那时不懂,只觉得这红果子,是苦日子里的一点甜,是平淡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再大些,知道了山楂不止于糖葫芦,母亲会晒山楂干,将新鲜山楂切片,放在太阳下晾晒,日子久了,果肉皱缩,颜色也深了,却锁住了全部的酸香,泡水喝时,几片山楂干入杯,沸水冲泡,酸味缓缓释出,带着一丝微涩,却格外提神,或是煮一锅山楂雪梨汤,山楂的酸与雪梨的甜交融,汤色红亮,暖意融融,是冬日里最好的慰藉,还有那街头巷尾的山楂糕,细腻滑嫩,酸甜可口,抹在馒头上,便是简单的一餐,也吃得有滋有味。 山楂的形态,也颇有几分意趣,未成熟时,它是青绿色的,小小的,硬硬的,酸得倒牙,待到秋风染红了山林,它便换上红妆,一颗颗饱满圆润,像少女羞红的脸颊,又像挂满枝头的小红灯笼,凑近闻一闻,那股清冽的酸香,不带一丝甜腻,反而透着一股质朴的真诚,它不像荔枝那般娇贵,也不似苹果那般甘甜,却以其独特的酸,在水果的江湖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后来读诗,方知山楂自古便入文人墨客的法眼。“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之外,山楂亦是秋日里寻常的风景,它或许不比梅花的孤高,不比牡丹的富贵,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山间、在田埂、在庭院,默默生长,它不挑土壤,不惧严寒,春天开花,白绿相间,素雅清新;秋天结果,红彤彤一片,热烈奔放,从开花到结果,它把一身的酸甜,都献给了人间。 城市里的糖炒山楂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包装精美的山楂制品,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山楂那份独有的酸甜滋味,那份深植于记忆中的温暖,却从未改变,它像一位老友,在岁月的长河里,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模样,提醒着我们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