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厚重,名之质朴
初闻“厚朴”二字,便觉自带一股沉甸甸的力量,这二字仿佛是草木与时光的约定——“厚”是它的形,是年轮里沉淀的岁月;“朴”是它的质,是无需雕琢的本真,厚朴,木兰科落叶乔木,其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曰:“其木朴而皮厚,味辛而烈,故有厚朴之称。”它不似桃李那般明艳,也不似翠竹那般纤巧,只是以一身敦实的躯干、厚实的叶片,在山林间默默生长,活成了“木中君子”的模样。
厚朴的树干高耸直立,可达二十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如沟壑,仿佛每一道裂痕都藏着风霜的故事,叶片宽大而革质,椭圆的轮廓间泛着油绿的光泽,背面带着一层细密的绒毛,摸上去温厚踏实,春末夏初,杯状的白色花朵在枝头悄然绽放,瓣若莲瓣,蕊似金丝,不张扬,却自有清雅之姿,花期一过,便结出椭圆形的聚合果,由许多蓇葖果组成,成熟时暗红垂坠,像挂满枝头的沉甸甸的果实,藏着生命的重量。
药之厚朴:辛香入药,疗愈沉疴
若说厚朴的“形”与“名”是它的风骨,那“药”便是它的灵魂,作为中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厚朴的树皮、根皮、花、叶皆可入药,尤以树皮药效最佳,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下气平喘之效,堪称“调理脾胃的良将”。
《黄帝内经》言“土气为病,痞满胀痛”,而厚朴正是破除“痞满”的要药,古人常言“厚朴除胀满”,若因饮食不节、湿困脾胃而致的脘腹胀闷、纳差食少,厚朴配伍枳实、大黄,如《伤寒论》中的厚朴三物汤,便如一把“开路先锋”,能行气导滞,让气机畅通,胀满自消,对于痰饮阻肺、咳喘胸闷之症,厚朴又能下气平喘,与杏仁、半夏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厚朴汤,可肃降肺气,化解痰浊。
更难得的是,厚朴的药性“温而不燥,行而不破”,既能攻坚破滞,又不伤正气,明代医家李东垣赞其“厚朴之用,功专于破滞气,除胀满,虽性温燥,然与枳实、大黄同用,则泻实而不伤正;与苍术、陈皮同用,则燥湿而不助热”,足见其在配伍中的巧妙,厚朴仍广泛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这缕穿越千年的辛香,仍在守护着人类的健康。
德之厚朴:质朴无华,君子之风
厚朴的“厚”,不止于树皮的厚度、药性的醇厚,更在于其品格的厚重,它不与群芳争艳,不择沃土而生,在山地、林缘、溪畔等处,只要扎根,便默默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直到树皮厚实如铠甲,才被识得价值,这种“不争不抢,厚积薄发”的品性,恰如君子之德——内敛而坚韧,质朴而有光。
古人以“松竹梅”喻岁寒三友,却常忽略厚朴这样的“隐士”,它没有松树的傲岸,却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沉稳;没有竹子的飘逸,却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着;没有梅花的孤高,却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奉献,它的“朴”,是返璞归真的真,是脚踏实地的美,是“大巧若拙,大音希声”的智慧。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或许更需要厚朴般的品格:不浮躁,不张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用时间和沉淀积累价值,正如厚朴需历经岁月才能剥取良药,人生的成长亦需厚积薄发,方能绽放光彩。
岁月沉香,历久弥新
从山林到药铺,从草木到良药,厚朴以一身厚重,承载着自然的馈赠与文化的智慧,它是《诗经》里“如松柏之茂”的坚韧,是《本草纲目》里“疗诸满胀”的良方,更是我们心中“质朴无华,行胜于言”的君子之喻。
愿我们都能如厚朴一般,以厚德载物,以朴拙守真,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沉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