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植树节,我们又将迎来一场绿色的行动,当“植树节”与“乡村美化”相遇,当“宅旁植绿”的倡议吹遍田野乡间,一幅幅“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徐徐展开,宅旁植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种树活动,更是扮靓农家、提升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这是古人对田园生活的诗意描绘,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亲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得住”,更追求“住得好”、“环境美”,宅旁,作为农家庭院的“脸面”,是每日进出休憩的场所,其绿化美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家的温馨度和舒适度,以往,一些地方的宅旁可能杂物堆积、黄土裸露,既不美观,也易起尘土,借着植树节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村民行动起来,在房前屋后种下树苗、栽上花卉,让昔日闲置的空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宅旁植绿,绿的是环境,美的是心情,富的是生活,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树种,如象征吉祥的桂花、寓意丰收的石榴、提供荫凉的梧桐、或是四季常青的松柏,它们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更能在不同的季节绽放不同的风采,为农家小院增添无限生机与情趣,春天,百花吐艳,绿意盎然;夏日,浓荫蔽日,凉风习习;秋季,硕果累累,香气扑鼻;冬日,白雪皑皑,绿意不减,推窗见绿,四季有景,乡亲们在辛勤劳作之余,漫步在自家的小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眼前的绿意盎然,心中的愉悦与满足感油然而生。
更重要的是,宅旁植绿是乡村“微更新”的重要切入点,它成本低、见效快、参与度高,能够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村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方式,而是开始尝试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结合,有的在墙边栽上爬藤植物,如丝瓜、葡萄,既可遮阴,又可收获;有的在院角种上几株月季、蔷薇,装点色彩;有的则利用废旧花盆、木箱等打造立体花坛,让绿色“见缝插针”,这种“小而美”的绿化改造,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热情,形成了“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
扮靓农家,不仅要“植绿”,更要“护绿”,每一棵新栽下的树苗,都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乡村普及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到绿植的日常养护中来,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可以将宅旁绿化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绿树鲜花间融入乡土文化元素,让每一处小景都成为讲述乡村故事、传承乡愁记忆的载体。
植一株绿,添一抹彩,美一个家,植树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种下多少棵树,更在于唤醒每个人心中对绿色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宅旁植绿这件“小事”做起,用双手播撒绿色希望,用汗水浇灌美丽家园,当越来越多的农家小院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当乡村的“微景观”串联成“大风景”,我们的乡村必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诗意栖居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添最动人的绿色底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