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郊区的空地上,泥土的芬芳混着青草的清香,唤醒了万物生长的活力,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一家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亲子种树志愿者活动”,和许多家庭一起,用小手牵起大手,用锄头与汗水,为大地添绿,为爱心续航,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懂得责任、学会分享,也让“传递爱心”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扎根土壤、向阳生长的种子。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爱心在劳动中萌芽
活动开始前,儿子小宇兴奋地围着树苗转来转去,小手轻轻抚摸着嫩绿的树皮,好奇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呀?”我蹲下来,指着远处已经成片的小树林告诉他:“树是小鸟的家,是地球的‘小卫士’,它们能净化空气,让我们的世界更漂亮,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树,就是把这些‘小卫士’请到我们的家园,让爱心跟着树苗一起长大。”
听完小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主动拿起小铲子,学着工作人员的样子挖坑,坑挖得不深,泥土溅到了他的脸颊上,他却咯咯地笑个不停;扶树苗时,小手总是握不稳,爸爸便握着他的手,一起把树苗的根须埋进土里;提水桶对他来说更是“大工程”,桶里的水洒了一路,他却坚持要自己提到树苗旁,嘴里念叨着:“小树小树,快喝水,快长大!”
看着孩子专注的神情,我突然意识到,公益并非遥不可及的“大事”,而是藏在每一次弯腰、每一次协作、每一次坚持里,当小宇亲手为树苗系上写有“小宇和爸爸的爱”的红色丝带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是一种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的成就感,是爱心在劳动中悄然萌芽的证明。
从“小家庭”到“大家庭”:温暖在协作中传递
活动现场,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有很多,有的孩子年纪小,只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铲一锹土;有的孩子力气大,主动帮邻家小伙伴提水桶;还有的大孩子拿着宣传牌,向路人讲解植树的意义,家长们则分工合作:有的挖深坑,有的固定树苗,有的讲解养护知识,原本陌生的家庭因为共同的目标渐渐熟悉起来。
休息时,小宇把自己带的分享水果递给了旁边一个满头大汗的小男孩,男孩的妈妈笑着说:“谢谢你呀,小爱心使者!”小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这是我妈妈说的,分享会让爱心变多。”那一刻,阳光洒在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上,也洒在家长们欣慰的目光里,我忽然明白,亲子公益活动不仅是“带娃做公益”,更是“让公益成为家庭之间连接的纽带”,当一个个小家庭汇聚成温暖的大家庭,爱心便如春风般吹拂开来,在协作中传递,在分享中放大。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责任在成长中扎根
活动结束时,原本空旷的土地上,已经挺立起了一排排充满生机的小树苗,孩子们围着“爱心林”转圈,有的给树苗唱歌,有的约定下次再来浇水,有的甚至认真地说:“我要每年都来看我的小树,等它长成大树,就能给小鸟遮风挡雨了。”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模样,我想起活动组织者说的话:“我们种下的不只是一棵棵树,更是一份份对未来的责任,今天孩子亲手种下一棵树,明天他就会懂得守护家园;今天他参与一次公益,明天他就会学会关爱他人。”是啊,当孩子亲手为树苗培土时,他种下的不仅是绿色希望,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当他和小伙伴协作提水时,他收获的不仅是友谊,更是团队的力量;当他向他人分享爱心时,他懂得的不仅是给予,更是幸福的真谛。
这次亲子种树活动,像一颗种子,悄悄在孩子心里扎了根,它让孩子明白,爱心可以是一棵树、一滴水、一次分享,也可以是无数个“小我”汇聚成的“大爱”,而我们家长,也在这场活动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不仅教会孩子什么是责任,更从孩子身上看到了最纯粹的善良与热忱。
或许,几年后,这些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为大地撑起一片绿荫;而今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种下的“爱心树”,也将在他们心中茁壮成长,陪伴他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人,这,或许就是亲子公益最美的意义:小手牵大手,共植成长树,让爱心生根,让希望发芽,让温暖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传递下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