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荒坡“种”出新希望:林粮间作模式让短期收益与长期绿化“双赢”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仍有大量荒山荒坡因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或过去过度开发而“沉睡”,这些土地看似“无用”,实则是生态修复的潜力股,更是乡村振兴中待开发的“绿色宝藏”,如何让荒山荒坡从“黄”变“绿”,从“负担”变“财富”?近年来,各地探索出的“林粮间作”模式,通过“树上结绿、地下收粮”的立体种植方式,实现了短期收益与长期绿化的有机结合,为荒坡治理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破解“绿”与“粮”的矛盾:林粮间作的核心逻辑
传统荒山绿化常面临“两难”:若只种生态林,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难以调动群众积极性;若开垦种粮,又易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林粮间作模式则巧妙破解了这一矛盾——它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在坡地、丘陵等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如刺槐、油茶、核桃、花椒等),同时在林下间隙套种大豆、花生、红薯、或耐阴的中药材(如黄精、白芨)等矮秆作物,形成“上层林木、下层作物”的立体种植结构。
这种模式下,林木根系能固土保水,减少水土流失;林下植被覆盖可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肥力;而农作物的种植则能在林木成材前,为土地经营者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形成“以短养长、以农促林”的良性循环,正如一位参与林粮间作的农户所说:“以前种荒坡,一年忙到头收成薄;现在树苗长起来,林下的花生、大豆能卖钱,等树长大了还能卖木材,这土地才算真正‘活’了。”
短期收益“立竿见影”:为荒坡治理注入“强心剂”
荒山荒坡治理,群众最关心的是“有没有钱赚”,林粮间作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通过“短平快”的农作物种植,让土地在“绿化”的同时产生“收益”,彻底改变“只投入、不产出”的传统绿化模式。
以西南某地为例,当地在25度以下的荒坡上种植油茶树,同时在林下套种花生和中药材,油茶生长周期长,通常需3-5年结果,但花生育当年就能收获,每亩可产花生300-400斤,收入约1500-2000元;中药材如白芨,生长2-3年即可采收,每亩收益可达上万元,这种“林下收粮、林间收钱”的模式,不仅让农户在林木生长期有了稳定收入,更激发了他们参与荒坡治理的积极性——“以前觉得种树是‘亏本买卖’,现在既能拿补贴,又能卖农产品,谁不愿意干?”
短期收益的“即时回报”,还解决了荒坡治理的资金难题,过去,政府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补贴,但覆盖面有限;通过林粮间作,群众自发的投入与市场收益形成合力,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让荒坡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参与”,实现了“要我种”到“我要种”的转变。
长期绿化“固本培元”:让荒山荒坡变身“绿色银行”
如果说短期收益是林粮间作的“活力源”,那么长期绿化则是其“根与魂”,林粮间作并非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而是通过“以农养林、以林护农”的生态协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林木的种植能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随着树木长大,其根系可牢牢锁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树冠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为林下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林木的碳汇功能还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据测算,一片10年的刺槐林,每亩每年可固碳约2吨,相当于吸收了800辆汽车的年碳排放量。
长期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随着林木进入成熟期,木材、果实等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油茶树盛果期可达50年以上,每亩产油茶籽约500-800斤,按市场价计算,年收入可达3000-5000元;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盛果期每亩收入也能突破万元,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态改善,荒山荒地逐渐形成“绿水青山”,其生态旅游、康养等潜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可以说,林粮间作不仅让荒山“绿起来”,更让它“富起来”,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科学规划让模式“落地生根”:因地制宜是关键
林粮间作虽好,但并非“一刀切”就能成功,其核心在于“因地制宜”,需根据荒坡的坡度、土壤、气候等条件,科学选择树种和作物。
坡度是首要考量:15度以下的缓坡可间作大豆、花生等需光较多的作物;15-25度的坡地适合套种耐阴的中药材或绿肥(如苜蓿),既能固土肥田,又不影响林木生长;25度以上的陡坡则以生态林为主,不间作农作物,防止水土流失。
树种选择要“乡土化”: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如北方的侧柏、油松,南方的杉木、桉树,以及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刺槐、核桃等,确保“种得活、长得好”。
作物搭配要“科学化”:避免与林木争水争肥,选择矮秆、耐阴、生长期短的作物,如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或套种绿肥改良土壤,实现“一地多用、地力常新”。
政府还需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通过提供树苗、补贴农资、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群众掌握林粮间作技术,打通产销对接渠道,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为模式推广保驾护航。
荒山荒坡的治理,既是生态修复的“攻坚战”,也是乡村振兴的“潜力题”,林粮间作模式以“短期有收益、长期有绿荫”的智慧,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银行”,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随着更多地区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林粮间作”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荒山荒坡,必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希望之地,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