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树活动是让孩子亲近自然、感知生命成长的绝佳教育契机,为了让孩子们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种植乐趣,我们特别设计了一套“安全易操作、适合孩子参与”的种树活动方案,让每一颗小树苗都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伙伴。
活动目标:在自然中收获成长
- 认知启蒙:认识常见树苗(如小松树、樱花树、果树等),了解树苗的基本结构和生长需求(阳光、水、土壤)。
- 能力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提升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责任感。
- 情感滋养:感受生命的力量,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安全与趣味兼顾
树苗选择:安全第一,易于成活
- 优先选择“矮小、无刺、无毒、生命力强”的树苗,如小叶紫薇、三角梅、小番茄苗、草莓苗等,避免选择带刺(如月季)、汁液有毒(如夹竹桃)或过高易倒伏的品种。
- 树苗高度建议控制在30-50厘米,根系完整(最好带土球),方便孩子搬运和种植。
工具材料:简化操作,消除隐患
- 儿童专用工具:选用塑料或木质小铲子、小耙子(避免金属尖锐工具)、小水壶(壶嘴柔软,出水缓慢)、儿童手套(防滑、防脏)。
- 辅助材料:有机营养土(疏松透气,无异味)、腐熟的有机肥(如羊粪球,气味小)、彩色标签(让孩子写下自己的名字或画画标记树苗)、小围裙和防滑鞋(活动前统一穿戴)。
- 安全防护:急救箱(创可贴、消毒棉、防蚊虫喷雾)、遮阳帽、防晒霜,确保活动全程有成人监护。
环境布置:安全场地,自然氛围
- 选择平坦、无障碍物、远离电源和道路的幼儿园空地或种植区,提前清理石块、杂草,划定每个孩子的“种植小格子”(用彩带或小围栏隔开,避免拥挤)。
- 设置“自然小课堂”区域,摆放树苗图片、生长步骤图,提前通过绘本、动画让孩子了解种植流程。
活动流程:分步引导,孩子主导
第一步:趣味导入(15分钟)—— “小树苗的旅行”
- 通过故事或儿歌引发兴趣:“小树苗要来幼儿园安家,它们需要我们帮个忙——挖一个温暖的‘小房子’,把它们轻轻请进去哦!”
- 提问互动:“小树苗长大需要喝水吗?”“我们怎么照顾它?”让孩子主动思考,激发参与欲。
第二步:安全讲解(10分钟)—— “工具宝宝这样用”
- 老师演示工具的正确用法:“小铲子不能对着小朋友挖”“水壶要慢慢浇,不能冲小树苗的脸”。
- 强调安全规则:“种植时小脚站稳,不推不挤”“遇到困难马上举手找老师”。
第三步:分组实践(30分钟)—— “我是护树小卫士”
- 分步指导,简化操作:
① 挖坑:用小铲子挖一个深度约20厘米(比树苗根球深5厘米)、宽度适中的坑,老师协助检查深度;
② 放苗:孩子双手轻轻托住树苗根部(避免拉扯茎叶),放入坑中,扶正(老师可从旁扶住主干);
③ 填土:先填一层松散的有机土,用手轻轻压实(不要踩踏,避免伤根),再盖一层普通土;
④ 浇水:用小水壶沿树苗根部慢慢浇透水(“喝饱水才能长高高哦!”);
⑤ 标记:让孩子给树苗挂上专属标签,写上名字或画笑脸,并和小树苗“拉勾”:“我会每天来看你!” - 老师全程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孩子的动作规范和安全,及时鼓励和帮助。
第四步:分享总结(15分钟)—— “我和小树苗的约定”
- 孩子围坐在一起,分享种植感受:“你给小树苗取了什么名字?”“你希望它长大变成什么样?”
- 老师总结:“今天每个小朋友都是小英雄,把小树苗照顾得很好!以后我们要经常给它浇水、除草,看着它慢慢长大,就像我们一样茁壮成长哦!”
- 集体合影,记录下与小树苗的“第一次见面”。
后期养护:延续责任,见证成长
- 认领责任制:每个孩子或小组认领一棵小树苗,制作“护树卡”(包含浇水、观察记录),每天安排值日生帮忙浇水(老师监督水量)。
- 观察日记:用绘画或简单符号记录树苗的变化(如长出新叶、长高),定期开展“小树苗成长故事会”。
- 季节延伸:结合春播、秋收,开展“给小树苗穿冬衣”(冬季包裹稻草)、“树叶拓印”等活动,让自然教育贯穿全年。
安全提示:细节决定成败
- 活动前检查孩子是否穿戴好防护装备,避免佩戴尖锐饰品。
- 树苗提前消毒,确保无病虫害,避免孩子触摸后揉眼睛、嘴巴。
- 天气炎热时,选择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避免中暑;雨天则延期开展。
幼儿园种树活动,不仅是“种下一棵树”,更是“播撒一颗爱的种子”,通过安全、易操作的设计,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奇妙,在责任担心中学会关爱与成长,愿每一棵小树苗都能在孩子们的守护下茁壮成长,成为童年里最珍贵的绿色记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