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期待种下的果树,枝叶看似繁茂,就是只长叶子不结果,或者结的果又小又少,这往往与种植密度不当,以及由此引发的采光通风问题密切相关,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一定要砍树,一种巧妙的“西高东低”排列方法,就能有效改善果园的采光通风条件,让果树“阳光普照,清风徐来”,从而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果树种植过密的“后遗症”
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种得越密,产量就越高,事实恰恰相反,当果树种植密度过大时:
- 采光不足:果树之间互相遮挡,尤其是树冠下部和内膛的叶片,难以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光照,光照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基础,长期处于荫蔽环境,叶片薄而黄,光合效率低下,制造的养分不足以满足开花结果的需求,自然导致花芽分化不良、坐果率低、果实着色差、含糖量不足。
- 通风不良:密植导致果园内空气流通不畅,湿气难以散发,容易滋生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通风不良也影响花粉的传播和授粉受精过程,进一步加剧落花落果现象,高温高湿环境下,病虫害也会愈发严重。
- 养分竞争:根系过于密集,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竞争激烈,每棵树所能获得的资源减少,树势衰弱,抗逆性下降。
“西高东低”:顺应自然,巧解难题
“西高东低”排列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果树按照地形或人为营造的坡度,从西向东由高到低进行种植,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果园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
优化采光,延长光照时间:
- 顺应太阳轨迹:在我国,太阳主要从东南方升起,西方落下,将果树西边种植得高一些,东边低一些,可以有效减少下午西晒时西侧果树对东侧果树的遮挡,让阳光能够更长时间地照射到果园的各个角落,尤其是东半部的果树和树冠下部。
- 提高光能利用率:这种排列方式使得阳光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避免了“上部落光、下部荫蔽”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效率,为果树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
改善通风,降低病虫害风险:
- 促进空气流通:地势西高东低,形成自然的坡度,有利于空气在果园内形成定向流动,当风吹过或空气因温差产生对流时,能够顺畅地从高处(西)流向低处(东),及时带走果园内的湿气和热量。
- 减少病害滋生:良好的通风能够迅速降低叶面湿度,破坏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条件,显著减轻多种真菌性病害的发生,通风也有利于农药雾滴的均匀分布和快速干燥,提高防治效果。
-
排水防涝,根系更健康:
“西高东低”的地形还有利于自然排水,在雨季,过多的雨水可以顺着坡面快速流向东侧低处,避免果园内积水,造成根系缺氧腐烂,保持根系良好的生长环境。
实施“西高东低”排列的注意事项
- 因地制宜:如果果园本身是平坦地块,可以通过人工堆土或起垄的方式,营造“西高东低”的微地形,坡地果园则可直接利用自然坡度,但要注意坡度不宜过大,一般以5-10度为宜,避免水土流失。
- 品种搭配:不同果树品种的生长势、树冠大小不同,在规划时应考虑品种特性,合理搭配,确保整体排列的协调性。
- 行向设置:通常果树行向应与等高线平行(坡地)或与主风向垂直(平地),以更好地利用光照和通风,在“西高东低”的排列中,行向也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 配合科学管理:“西高东低”排列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不能替代常规的果树栽培管理,如合理修剪(疏枝、开张角度等)、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只有将多种措施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果树种植并非越密越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才是高产优质的关键。“西高东低”排列法,通过巧妙利用地形或营造微地形,有效破解了密植果园采光通风的难题,让每一棵果树都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顺畅的空气,从而茁壮成长,硕果累累,果农朋友们不妨在自己的果园中尝试应用这一方法,相信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种植布局,就是果园丰收的第一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