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乡野的山坡旁、溪流边,或村舍篱落间,生长着一种其貌不扬的小灌木,它枝条披散,叶片革质,常绿不凋,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在叶腋或枝头悄然绽放的小花——花瓣肉质,初开时绿黄泛白,渐次转为淡黄或黄绿,不起眼,却透着一股倔强的生命力,它的名字颇具江湖气——“假鹰爪”,这名字从何而来?或许因其瘦长的花蕊与微弯的雄蕊,在形态上略似猛鹰的利爪?又或许,它只是鹰爪兰的一个远房“穷亲戚”,借了鹰爪的威名,却少了那份华贵,正是这“假”名之下的草木,却蕴藏着乡野的智慧与生命的韧劲。
假鹰爪,学名为Desmos chinensis,是番荔枝科假鹰爪属植物,它并非什么珍稀名木,反而因其适应性较强,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颇为常见,它不择土壤,无论是瘠薄的沙地,还是肥沃的沟谷,都能扎根生长,默默点缀着山野的绿意,它的花,虽无牡丹的雍容、玫瑰的艳丽,却有着独特的芬芳,那香气并非浓烈扑鼻,而是清幽淡远,尤其在夜晚或清晨,微风拂过,暗香浮动,沁人心脾,许多记得乡愁的人,或许都曾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这股若有若无的香气所吸引,循香而去,便发现了这丛不起眼的小花。
在乡间,假鹰爪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鸡爪兰”,这名字或许源于其果实——聚合蓇葖果,呈圆球状或卵圆状,成熟时由绿转黄,表面布满突起,确有几分像鸡爪的模样,孩子们在山间玩耍,偶尔会摘下这“鸡爪”,掰开里面一粒粒红艳艳的果肉,酸酸甜甜,是大自然的馈赠,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假鹰爪更是一味“土方子”,据《岭南采药录》等记载,假鹰爪的根、叶、果实均可入药,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杀虫止痒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皮肤湿疹等症,虽未经现代医学的广泛验证,但世代相传的经验,足以证明它在乡民心中的地位——它不是什么神药,却是寻常日子里应对小毛小病的“贴心人”。
“假”与“真”的辩证,在假鹰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没有鹰的威猛,却有草木的坚韧;它没有名花的娇贵,却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在乡野的烟火气中默默奉献,它的“假”,或许是一种谦逊,一种自知,一种在平凡世界中找准自己位置的智慧,它不与鹰争雄,不与花争艳,只是安静地生长,开花,结果,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增添一抹绿意,一缕清香,一份可能的慰藉。
城市化的大潮席卷而来,许多乡野记忆逐渐模糊,假鹰爪这样的“小草”,或许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淡出,每当想起那“假鹰爪”之名,想起它那淡雅的花朵和清幽的香气,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温暖,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真”与“名”的同时,也别忘了那些“假”与“实”的平凡之物,它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以其独特的姿态,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本真、最质朴的底色,假鹰爪,这乡野间的“土名英雄”,以其“假”名行“真”事,值得我们多一分关注,多一分珍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