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的“补中之上品”,千年药食同源的养生传奇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本草典籍中,有一种植物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与养生智慧,被历代医家奉为“补中之上品”,它叶掌状如五,茎带微刺,根皮入药,既能扶正固本,又能祛病强身——这便是中药宝库中的“五加”,从《神农本草经》的“辛平无毒”,到《本草纲目》的“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五加以其温和而全面的功效,穿越千年时光,至今仍在守护着现代人的健康。
本草溯源:五加的前世今生
五加,学名Acanthopanax senticosus(刺五加),属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因叶多为掌状复叶,常具五小叶而得名,其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书中记载:“五加,味辛,温,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蹶,小儿不能行,疽创阴蚀。”古人认为五加“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足见其珍贵程度,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盛赞五加:“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久服轻身耐老”,称其“本品补中益精,其功类人参,故有‘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家’之谚。”
除了入药,五加在民间还被称为“刺拐棒”、“老虎潦”,因其多生长于山地林缘、灌木丛中,茎干常带皮刺,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湖北等地均有生长,尤以东北长白山的刺五加品质最为上乘,自古便是皇家贡品,专供养生保健之用。
药食同源:五加的“养生密码”
五加的养生价值,源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现代研究发现,五加根皮中含有多种皂苷(如刺五加苷)、多糖、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如硒、锌、铁等),这些成分协同作用,构成了五加“扶正固本”的核心功效。
益气健脾,抗疲劳的“天然能量饮”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劳累易导致气虚乏力、精神不振,五加性味辛温,归脾、肾、心经,能“益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研究表明,刺五加苷可调节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改善大脑供血,缓解疲劳,提升工作效率,古代医家常用五加配伍人参、黄芪,治疗“脾肺气虚、短气乏力”;它也成为许多抗疲劳保健品的核心成分,堪称“天然的能量饮”。
补肾强骨,中老年人的“骨骼守护神”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骼失养,易出现腰膝酸软、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问题,五加能“补益肝肾,强筋骨”,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下肢无力有显著改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加多糖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缓解关节炎症状有益,中老年人常以五加泡酒、煲汤,或服用五加制剂,正是取其“强筋骨”之效。
安神益智,睡眠与记忆的“调节器”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常导致失眠、健忘、多梦等问题,五加能“养心安神”,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的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增强记忆力与学习能力,古代文人墨客常服五加以“强志意”,现代临床也将其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焦虑症等,帮助患者恢复心神安宁。
祛风湿,通经络,风湿痹痛的“天然止痛药”
五加能“祛风湿,利关节”,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有良好效果。《本草拾遗》记载五加“主风血痹,四肢不遂”,民间常用五加皮泡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现代研究发现,五加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减轻关节滑膜炎症,缓解疼痛。
现代应用:从本草到健康生活的桥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五加的应用早已超越传统汤剂,以更多元化的形式走进现代生活,除了常见的五加皮酒、五加片、五加胶囊等中成药,五加还被开发为保健食品、饮料、护肤品等,成为“药食同源”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养生茶饮中,五加常与枸杞、红枣、黄芪搭配,制成“五加养生茶”,适合长期饮用以增强体质;在食品领域,五加提取物被添加到酸奶、饼干、功能性饮料中,满足人们“轻养生”的需求;在护肤品中,五加的抗炎、抗氧化成分被用于制作抗衰老、舒缓敏感的精华液,守护肌肤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五加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阴虚火旺、实热体质者慎用,以免助热上火;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正规渠道购买的五加产品才能确保品质与安全,避免误用伪品。
五加,流淌在草木中的养生智慧
从《神农本草经》的上品良药,到现代家庭的养生常备,五加以其温和而全面的功效,诠释了“药食同源”的东方智慧,它不仅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健康礼物,更是中医药文化“治未病”、“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泡一杯五加茶,煲一锅五加汤,让这株“五叶参”的千年养生智慧,为我们的健康注入自然的能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