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来红”,这名字自带一股苍茫的诗意,当南飞的雁阵掠过天际,染上霜意的秋风渐起,寻常草木渐次褪去繁华,总有一种植物,却在这萧瑟时节里,迸发出最为浓烈、最为夺目的色彩,它便是“雁来红”,不似春花的娇媚,不似夏荷的清雅,雁来红的红,是沉淀了岁月的厚重,是历经风霜的洗礼,是大自然在深秋里挥洒的一笔浓墨重彩,热烈而悲壮,绚烂而孤傲。
初识雁来红,或许是在乡间的小径旁,或是在古朴的庭院中,它株形挺拔,叶片丛生,初夏时,它也只是寻常的绿,与诸多草本并无二致,不惹人注目,时光流转,进入夏末秋初,当暑气渐消,凉意渐生,雁来红便开始了它生命中最为华丽的蜕变,它底部的叶片或许会渐渐黯淡,但越往上,新生的叶片却仿佛被注入了炽热的灵魂,开始由绿转黄,由黄转橙,最终化为一片浓烈似火的赤红,那红色,不是浮于表面的艳俗,而是从叶脉深处透出的沉静与厚重,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
“雁来红”之名,由来与北雁南飞的季节紧密相关,古人见雁阵排空,秋意渐浓,而此花恰逢其时地绽放出夺目的红色,便以为它是随着大雁一同而来的秋日信使,赋予了它这份富有诗意的联想,也正因如此,它又被称作“雁头红”、“老来少”、“少年红”,这些名字或取其形,或寓其意,都饱含着人们对这种植物的喜爱与遐想,有人说,它“红不老”,象征着青春永驻;也有人说,它“老而弥红”,寓意着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辉煌。
雁来红的红,是多层次的红,是富有变化的红,一株之上,往往绿、黄、橙、红各色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浓淡相宜,冷暖相映,阳光透过叶片,将其照得通透,仿佛有生命在其中流淌,微风吹过,叶片轻轻摇曳,那一片片红色便如跳跃的火焰,又似翩翩的蝶影,为萧瑟的秋日平添了几分暖意与生机,它不与春争艳,不与夏斗芳,只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里,孤傲地绽放自己的色彩,这种“独占秋光”的气度,令人肃然起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常象征着吉祥、喜庆与热情,雁来红以其鲜艳的红色,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它被赋予了坚贞、热烈、不屈服于时光的品格,人们将其栽植于庭院之中,或瓶插于案头,不仅是为了欣赏它那美丽的色彩,更是为了品味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深度与厚度;真正的美丽,往往是在历经磨砺之后,才能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
在城市公园的花坛里,在乡野的田埂边,我们依然能看到雁来红那熟悉的身影,它们或成片种植,形成一片火红的海洋;或零星点缀,为秋日增添一抹亮色,每当看到它们,我总会想起那南飞的雁阵,想起深秋的凛冽,想起那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与执着。
雁来红,你是秋天的使者,是色彩的精灵,更是精神的象征,你的红,是秋日里最动人的诗篇,是岁月里最深刻的印记,当雁阵再次掠过长空,愿我们都能如这雁来红一般,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活出最热烈、最真实的色彩,不辜负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