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当夏日的风拂过田野,田埂边、庭院里,那一丛丛修长的绿叶间,便会挺出嫩黄色的花苞,如同害羞的少女,在阳光下悄然绽放,这便是黄花菜,又名萱草、忘忧草,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承载着许多人关于故乡、关于夏日的温暖记忆。
黄花菜的美,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其花瓣细长而柔软,呈明艳的鹅黄色或橙黄色,六瓣相聚,宛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黄蝴蝶,又似精巧的金色喇叭,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清晨,带着露珠的黄花菜最为鲜嫩,采撷一把,置于掌心,那抹金黄便有了生命,仿佛能点亮整个夏日,经过精心挑选、蒸煮、晾晒的干黄花菜,则色泽更深,韵味更足,仿佛将整个夏日的阳光与芬芳都浓缩其中,静待在水中舒展,唤醒沉睡的滋味。
黄花菜的味,是鲜香与醇厚的完美融合,它富含卵磷脂、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独特的食疗价值,无论是与木耳、肉丝同炒,做成“黄花菜炒木耳”,荤素搭配,爽口开胃;还是与排骨、鸡肉一同炖煮,煲成一锅“黄花菜汤”,汤色清亮,滋味鲜美,黄花菜都能吸收肉类的醇厚,又自身散发出独特的清香,让整道菜增色不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碗简单的黄花菜汤,便是记忆中最奢侈的美味,它慰藉了肠胃,也温暖了心房,它依然是餐桌上备受青睐的家常菜,那份朴实无华的鲜香,总能勾起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黄花菜的魂,是乡愁与文化的沉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花菜有着“忘忧草”的美誉,古时游子远行前,母亲会在堂前种植萱草,看到萱草,便能忘却忧思,寄托思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未直接言及萱草,但萱草作为母亲的象征,其蕴含的深情厚意与此诗异曲同工,在许多乡村,黄花菜是再寻常不过的作物,它不择土壤,不畏风雨,默默地生长、绽放,为农家人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对于离乡游子而言,那一口熟悉的黄花菜味道,或许就是连接故乡最直接的纽带,是夏日里最温暖的一抹乡愁。
黄花菜早已走出了田间地头,成为餐桌上备受青睐的健康食材,它或许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浪漫热烈,但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那一抹金黄,是夏日的色彩,是故乡的印记,也是记忆中最鲜活的滋味,下次当你品尝这道美味时,不妨细细品味,或许能从中品出阳光的味道、土地的芬芳,以及那份深藏心底的、家”的温暖与安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