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黄花百合,是在乡外祖母的小院里,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露珠未晞,空气里浮动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我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眼便望见了墙角的那一丛黄花百合,它并不似寻常百合那般张扬,花瓣是柔和的鹅黄,边缘略染着一圈淡淡的橘红,像是少女脸颊上羞涩的红晕,花蕊微微弯曲,顶端缀着深褐色的花粉,在晨光中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叶片狭长而碧绿,向上舒展着,带着一股不屈的韧劲,将那朵朵黄花托举在半空,仿佛托举着一个个轻盈的梦。
那时的我,总爱蹲在花旁,一看便是半晌,蜜蜂是最殷勤的访客,它们“嗡嗡”地唱着歌,在花蕊间忙碌地穿梭,沾满一身金黄的花粉,然后心满意足地飞走,偶尔有蝴蝶驻足,展开斑斓的翅膀,与黄花百合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动的夏日小景,我常常想,这黄花百合大约是不喜热闹的,它静静地开放,静静地芬芳,不与百花争艳,却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悄然浸润着观者的心。
后来,我读到一些关于百合的记载,说它象征着纯洁、庄严与百年好合,而“黄花”二字,在中国文化里,更有着特殊的意蕴,它可以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可以是战士“黄花晚节香”的坚贞,当“黄花”与“百合”相遇,便赋予了这花朵更深沉的内涵,它不仅仅是美的象征,更是一种品格的隐喻——内敛、坚韧、不媚俗,于平凡中绽放出不凡的光彩。
我曾试图在城市的花市里寻找它的踪迹,却总是失望,花市里的百合,多是洁白如雪或艳红似火,被精心包装,插在华丽的瓶中,带着一丝商业化的气息,而那乡间的黄花百合,却带着泥土的质朴与野性的自由,无需雕琢,便自有一番风骨,它让我想起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如黄花百合一般,在自己的角落里,坚守着一份信念,散发着独特的芬芳,温暖着身边的人。
祖母的小院早已不在,但那丛黄花百合的影子,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我感到迷茫或疲惫时,便会想起它在晨光中静静绽放的模样,它教会我,生命的美好,不在于外界的喧嚣与赞誉,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坚韧,如黄花,温暖而不灼热;如百合,纯洁而不孤高。
黄花百合,它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首诗,它以黄花之明媚,诉说着生命的热情;以百合之高雅,诠释着灵魂的纯净,它是尘世中的一抹亮色,是心田里的一缕清香,永远地,在我的记忆里,静静地,开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