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扶桑”二字映入眼帘,它如同一枚古老而温润的玉佩,轻轻叩击着想象的门扉,它既是神话中沐浴日辉的神木,是历史长河中一个遥远国度的别称,更是现实中摇曳生姿的美丽花卉,扶桑,这承载着多重意蕴的词汇,本身就是一首跨越时空的朦胧诗。
在古老东方的神话谱系里,扶桑是太阳的栖息地,是光明与温暖的源头。《淮南子·天文训》载:“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想象一下吧:黎明时分,金乌驾驭着神车,从东方大海深处旸谷出发,先在咸池中洗去夜晚的疲惫,然后攀上那棵巨大的扶桑树,它的枝叶如赤焰般燃烧,花朵硕大如斗,是太阳每日升起、歇脚的神圣之所,扶桑 thus became a symbol of the East, a beacon marking the start of each day, its roots deep in the primordial ocean, its crown scraping the heavens. 它不仅是地理的东方,更是希望的东方,是光明永恒轮回的见证者。
历史的烟云有时会为神话披上另一层外衣,当大航海时代的帆影掠过太平洋,当欧洲的航海家们初次踏上那片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土地,他们用熟悉的“扶桑”来称呼这片新发现的疆域——即今天的墨西哥,这源于一个古老的误会,认为《梁书》中记载的“扶桑国”即是此地,尽管后世考证多认为此“扶桑”非彼“扶桑”,但这个误称本身,却像一道历史的涟漪,将神话的想象与地理的探索连接起来,扶桑,从此又多了一重含义:它代表着一种对远方的憧憬,一种对异域文明的模糊认知,是东西方文明初遇时,因隔阂而产生的诗意想象,它不再是纯粹的神木,而是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大航海时代的冒险精神与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欲望。
神话的缥缈与历史的尘埃渐渐落定,扶桑以一种更为具象、更为贴近生活的姿态绽放于人间——那便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朱槿,又称佛桑、朱槿牡丹,它原产于太平洋诸岛及我国南方,如今已遍植于温暖的花圃庭院,扶桑花大色艳,有红、粉、黄、白、紫等多种颜色,单瓣重瓣,姿态丰盈,花朵朝开暮落,却能在每一日都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太阳的每日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它那热烈奔放的色彩,仿佛汲取了神话中日神的精髓;它那常绿舒展的叶片,又带着热带风情的勃勃生机,在庭院中,扶桑如一位热情奔放的少女,用生命的绚烂装点着平凡的日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它又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品格,成为咏物言志的对象,它从神话的神坛走向了寻常巷陌,却依然保留着那份与光明相关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从神话中的神木,到历史误读中的国度,再到现实中的美丽花卉,“扶桑”一词的流变,本身就像一条流淌的文化长河,它串联起古人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先民对远方的朦胧探索,以及今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它提醒我们,许多词语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时光的淘洗中,不断被丰富、被重塑,扶桑,这棵古老的“日出处之木”,它的影子不仅投射在神话的天际线,也烙印在文化的肌理里,更盛开在每一个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人心中,它既是过去的回响,也是当下的风景,更是未来永恒的、关于光明与美好的象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