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树以其生长迅速、材质优良、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和城乡绿化优选,要实现泡桐树的速生、丰产、优质,科学的管理至关重要,合理密植”与“水肥补充”更是两大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泡桐的生长速度、干形材质及最终的经济效益。
合理密植:奠定速生丰产的基石
合理密植是泡桐速生栽培的第一步,其核心在于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标(用材林、纸浆林还是绿化大苗)及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以求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的木材产量或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单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
密植的原则与依据:
- 品种特性: 不同泡桐品种的生长速度、树体大小、分枝习性不同,如毛泡桐、兰考泡桐等生长较快,可适当密植;而一些珍贵或树体高大的品种,则宜适当稀植。
- 立地条件: 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光照良好的立地条件,泡桐生长势旺,可适当加大密度;反之,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则应适当稀植,以保证单株营养。
- 培育目标:
- 用材林/纸浆林: 以获取干直、少节的小径材或中径材为主,可采用较高密度,如3米×4米、4米×5米等,通过群体优势促进主干高生长,抑制侧枝发育,提高出材率。
- 绿化大苗: 培育大规格、树形优美的绿化苗木,则需要更长的生长空间和更充足的光照,应采用较低密度,如5米×6米、6米×8米,甚至更稀,或进行移栽疏伐。
- 轮伐期: 若计划短期(如5-8年)采伐,可适当密植;若计划培育大径材,延长轮伐期,则需相应降低密度。
-
密植的注意事项:
- 并非越密越好: 过度密植会导致林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引发病虫害,下部枝条枯死,影响主干材质,甚至因竞争激烈导致个体生长势衰弱,达不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 适时疏伐: 对于高密度栽植的用材林,随着树龄增长,需要进行疏伐,通过“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稀”的原则,调整林分密度,为保留木创造更优越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快速生长,提高整体林分质量和产量,疏伐时间一般在树冠开始郁闭、出现竞争迹象时进行。
科学水肥补充:速生生长的动力源泉
泡桐树速生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极大,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是满足其生长需求、实现速生丰产的关键保障。
-
水分管理:
- 关键时期: 泡桐的需水关键期包括:栽植后的缓苗期、展叶期、快速生长期(春夏季)以及干旱季节,特别是幼树期,根系尚不发达,抗旱能力弱,保持土壤湿润至关重要。
- 灌溉方式: 有条件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分利用率,传统的沟灌、畦灌也可,但要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灌溉宜在早晚进行,避免正午高温时段。
- 排水防涝: 泡桐虽然喜湿润,但怕积水,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因根系缺氧导致烂根,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
养分管理:
- 基肥: 栽植前结合整地,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如农家肥、厩肥)作为基肥,为泡桐整个生长期提供全面持久的营养,一般每亩施2000-3000公斤。
- 追肥: 根据泡桐的生长周期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期追肥。
- 春季萌芽肥: 萌芽前或萌芽初期,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可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
- 夏季生长肥: 在泡桐快速生长期(6-8月),需大量养分,可追施1-2次氮肥,或氮磷钾复合肥,促进干径增粗和树体生长,每次用量不宜过多,可少量多次。
- 秋季养树肥: 秋季(9-10月)可施一次磷钾肥,如过磷酸钙、硫酸钾等,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树体抗寒能力,为来年生长奠定基础。
- 叶面喷肥: 在生长季节,可结合喷药进行叶面追肥,如喷施0.3%-0.5%的尿素溶液、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微量元素,快速吸收,效果显著。
- 注意事项:
- 平衡施肥: 氮、磷、钾三要素要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导致徒长、抗性下降。
- 看地施肥: 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少施,贫瘠地块多施;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精准施肥。
- 适时适量: 掌握好施肥时期和用量,防止施肥过量造成烧根或肥料浪费。
合理密植与科学水肥补充是泡桐树速生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到“密植”合理,为泡桐创造良好的群体结构;同时满足其对“水肥”的旺盛需求,才能充分激发泡桐的速生潜力,实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标,为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及市场等具体因素,灵活运用各项管理技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