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嫁接是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逆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劈接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活率较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枣树嫁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要确保劈接的成功,除了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外,选择适宜的劈接时间并对接穗进行科学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枣树劈接的最佳时间
劈接的时间选择直接关系到接穗的成活率和后期的生长状况,总体而言,枣树劈接应选择在树液开始流动、砧木和接穗形成层细胞分裂活跃,但接芽尚未萌发或刚萌发时进行,这个时期,接口愈合速度快,容易形成愈伤组织,提高成活率。
具体时间因地域气候和砧木生长状况而异:
- 春季劈接(主要时期):这是枣树劈接最常用且成功率最高的时期,通常在春季萌芽前至萌芽初期进行,即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砧木树液开始流动,皮层易剥离,接穗处于休眠末期或刚开始萌动状态,北方地区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南方地区则相应提前,此时砧木贮藏养分充足,温度适宜,非常有利于接口愈合和接穗生长。
- 夏季劈接(补接时期):如果春季未能完成嫁接,或需进行高接换头,也可在夏季进行,但夏季劈接要注意选择阴雨天气或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避免高温干旱对成活率的影响,此时砧木生长旺盛,但接穗需选用半木质化的嫩枝,操作和管理要求更高。
- 秋季劈接(较少采用):秋季也可进行,但时间不宜过晚,需保证嫁接后有足够的温度和时间让接口愈合,接穗能木质化,以安全越冬,一般在中秋节前后进行,过早易引起接芽萌发,过晚则愈合困难。
核心原则:以春季萌芽前后为最佳,此时温度、湿度及砧木生理状态均有利于嫁接成活,具体操作时,应结合当地当年的气候特点和物候期灵活调整。
接穗的处理步骤
接穗是嫁接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好坏和处理是否规范直接决定了嫁接的成败,优质的接穗应来自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并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
采集时期:
- 休眠期接穗: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采集,此时枝条养分充足,芽体饱满,是采集的主要时期,采集后需进行沙藏或低温保湿贮藏。
- 生长期接穗:夏季或初秋采集,需选用半木质化或刚木质化的枝条,保留上部叶片(或剪去一半叶片以减少蒸腾),随采随接。
-
选取标准:
- 选取生长充实、芽体饱满、粗细均匀(直径0.5-1.2厘米为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1年生发育枝或枣头一次枝。
- 避免选用徒长枝、细弱枝和内膛枝。
-
剪截与贮藏:
- 休眠期接穗:采集后,立即剪去叶片和未木质化的部分,每段剪留10-15厘米(带有2-3个饱满芽),上剪口距芽约1厘米,平剪或微斜剪;下剪口在芽的背面或侧面,剪成平滑的马耳形或斜面,以增加吸水面积,然后按50-100条一捆,挂好标签(注明品种、采集日期)。
- 贮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深60-80厘米、宽80-100厘米的沟(长度根据接穗数量而定),先在沟底铺一层湿沙(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然后将接穗竖直或平放于沙上,间距5-10厘米,再用湿沙填满缝隙,直至接穗全部埋没,最后覆土成垄,高出地面20-30厘米,并在沟中间每隔一定距离插一把草把以利通气,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沙的湿度,防止接穗失水或霉烂。
- 生长期接穗:随采随用,如需短时间存放,可用湿毛巾包裹,置于阴凉处,避免暴晒。
-
嫁接前处理:
- 沙藏接穗取出:春季嫁接前1-2天,将沙藏的接穗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剪除基部不适宜嫁接的部分,并根据嫁接需要重新截断,上蜡(或用蜡封住上剪口)以减少水分蒸发。
- 浸水:将接穗基部浸入清水中12-24小时,让其充分吸足水分,提高嫁接成活率。
- 蜡封(可选,但推荐):用石蜡或市售接蜡将接穗(尤其是上剪口和所有剪口)均匀涂抹一层,形成保护膜,有效防止嫁接后水分过度散失。
劈接操作简述(对接穗处理要求的延伸)
在进行劈接时,对接穗的处理还需结合砧木操作:
- 削接穗:将处理好的接穗下端,在两侧各削一个长约3-5厘米的长削面,削面要平滑,一刀削成,使外侧略厚于内侧(形成层对准的关键),保证有形成层。
- 砧木处理:在砧木选定的嫁接高度,剪断并削平断面,然后用劈接刀从断面中间垂直下劈,深度约3-5厘米,注意劈口不要沾上泥土。
- 插入接穗:将削好的接穗(保留2-3个芽)插入砧木劈口,使接穗外侧的形成层与砧木一侧的形成层紧密对齐(“露白”0.5厘米左右,利于愈合),若砧木较粗,可插入2个接穗,对称分布。
- 包扎保湿:用嫁接膜或塑料条自下而上严密包扎接口,将劈口和接穗顶部全部包住,防止水分蒸发和雨水侵入,促进愈合成活。
枣树劈接技术的成功,离不开对“天时”与“地利”的精准把握。“天时”即选择适宜的劈接时间,以春季萌芽前后为最佳;“地利”则指对接穗的科学采集和处理,确保接穗优质、鲜活、不失水,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并辅以精细的嫁接操作和后续管理,才能显著提高枣树嫁接的成活率,为枣树的优质丰产奠定坚实基础,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枣农和果树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