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作为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果实更是夏日里令人期待的美味,要想杏果优质、丰产,科学的“疏花疏果”管理技术至关重要。“保留健壮果的数量控制原则”是确保杏树合理负载、连年稳产的核心环节,不当的留果量,要么导致果实个小、品质差,要么造成树势衰弱,影响来年产量,掌握并运用好这一原则,是每一位杏树种植者必备的技能。
为何要疏花疏果?——奠定健壮果的基础
杏树开花结果数量往往远大于其自身的承载能力,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会导致养分过度分散,果实普遍发育不良,表现为个头小、含糖量低、风味差、着色不佳,且容易发生病虫害,更重要的是,过重的负载会严重消耗树体养分,导致枝条生长细弱,花芽分化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疏花疏果,本质上就是通过人工干预,调整树体营养分配,集中供给优质果实,同时保证树势健壮,为连年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保留健壮果的数量控制原则——精准是关键
保留健壮果的数量控制,并非简单随意地去除部分花果,而是需要遵循一系列科学原则,进行精准操作。
-
“树势决定负载量”原则: 这是数量控制的首要原则,树势健壮的杏树,光合作用能力强,养分积累多,其负载量可适当提高;反之,树势衰弱、叶片发黄、枝条细短的杏树,则应减少留果量,以恢复树势,生长旺盛的成年树可多留,老弱树、幼树则应少留。
-
“枝果比与叶果比”原则: 这是量化留果量的科学依据。
- 枝果比: 即结果枝与保留果实的比例,对于杏树,一般长果枝(长度30厘米以上)可留3-5个果,中果枝(15-30厘米)可留2-3个果,短果枝(5-15厘米)可留1个果,花束状果枝(5厘米以下)可隔年留果或每2-3枝留1果,强壮枝多留,细弱枝少留或不留。
- 叶果比: 即叶片数量与果实数量的比例,充足的叶片是保证果实养分和光合产物的基础,杏树的适宜叶果比一般为15-20:1,即每生产一个优质果实,需要15-20片功能叶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在操作中,可结合枝果比,参考叶果比进行调整。
-
“果实分布均匀、合理”原则: 疏花疏果不仅是数量控制,也是空间调整,应选择在树冠内部、中上层光照充足、方位好的健壮枝组上留果,果实分布要均匀,避免局部过密或过稀,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小果、朝天果、并生果及位置不当的果,保留发育正常、果形端正、在结果枝上着生牢固的健壮果。
-
“品种特性与立地条件”原则: 不同品种的杏树,其果实大小、生长势、结果习性不同,留果量也应有所差异,如大果型品种应适当减少留果量,以保证果实品质;小果型品种可适当增加留果量,土壤肥沃、水肥条件好的地块,树体生长健壮,负载量可适当提高;反之,土壤瘠薄、干旱的山地果园,则应降低留果量。
-
“分期进行,先粗后精”原则: 疏花疏果最好分阶段进行。
- 疏花: 在花蕾期至初花期进行,主要疏除晚花、弱花、畸形花和簇状花中的小花,保留早期开放的健壮花,此时操作对树体损伤小,养分消耗少。
- 疏果: 通常在花后2-3周,幼果黄豆大小时进行,此时能准确判断果实发育状况,第一次疏果可适当多疏,留出余地;第二次在硬核期前(果实迅速膨大前)完成,最终确定留果量,称为“定果”,定果时要严格按照上述原则,确保留下的都是健壮果。
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 疏花: 轻摇枝条,去除部分花蕾,或用手指抹去簇状花中的小花,保留中心花或健壮侧花。
- 疏果: 根据枝果比和叶果比,用疏果剪或手轻轻摘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过密果,操作时注意保护留下的果实和枝叶。
- 注意事项:
- 工具消毒: 疏果前后对工具进行消毒,防止病害传播。
- 避免损伤: 操作时动作要轻,避免碰伤保留的果实和枝条。
- 综合管理: 疏花疏果必须与合理的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措施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灵活调整: 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如花期遇霜冻需少疏花坐果后少疏果)、树体实际状况灵活调整留果量。
杏树疏花疏果中“保留健壮果的数量控制原则”是一项精细且至关重要的技术,它要求种植者既要懂理论,又要善观察,根据树势、枝势、品种及环境条件,科学确定留果量,做到“壮树多留,弱树少留;壮枝多留,弱枝少留;外围多留,内膛少留”,才能确保杏树“负载”合理,养分集中,果实品质优,树势健壮,实现杏产业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