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阳光像碎金一样洒在小区的草坪上,5岁的朵朵拉着我的手,指着角落里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苗问:“妈妈,小树是不是会冷呀?它要是被人踩到怎么办?”我蹲下来,摸了摸她柔软的头发,笑着说:“那我们给小树做个‘盔甲’好不好?就像你奥特曼保护地球一样,保护它长大!”
“好呀!”朵朵的眼睛瞬间亮了,像落满了星星,一场充满童趣与温情的“亲子护树手工”在阳光下拉开了序幕。
准备材料:和“小帮手”一起收集创意
要给小树做围栏,先得请出我们的“材料小分队”,我和朵朵像寻宝一样翻找家里的“宝贝”:爸爸装修时剩下的旧木条(边缘已经打磨得很光滑,不用担心划手)、奶奶织毛衣剩下的彩色毛线、阳台角落里闲置的塑料瓶(朵朵特意挑了她最喜欢的粉色和蓝色)、还有从楼下捡来的扁平鹅卵石。
“妈妈,这个木条像小桥,塑料瓶切开可以当小花盆!”朵朵举着一个塑料瓶,兴奋地比划着,我笑着点头,趁机教她分类:“对呀,我们要把材料分分类,木头做支架,石头当底座,塑料瓶装饰成小花,这样围栏又结实又好看!”看着她认真把材料摆成一小堆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手工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做东西”,更是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珍惜。
动手制作:用小手传递“大爱”
第一步:给木条“穿新衣”
旧木条虽然光滑,但颜色有点单调,朵朵拿起水彩笔,选了绿色和棕色:“小树是绿色的,树干是棕色的,我要给木条涂上和小树一样的颜色!”她的小手握着画笔,歪歪扭扭地在木条上涂色,偶尔会把颜色涂到手上,却咯咯笑着说:“这是给木条的‘小花纹’!”我也拿起刷子,和她一起涂,很快,原本朴素的木条就变得生机勃勃。
第二步:搭起“安全小房子”
我们把涂好颜色的木条围在小树苗周围,用麻绳轻轻绑好(朵朵负责扶着木条,我负责打结,她还会提醒我:“妈妈,麻绳要松一点,小树要呼吸呀!”),木条搭成栅栏状,留出一面开口,方便我们以后给小树浇水、施肥,朵朵站在旁边,踮起脚比了比:“嗯,这样小树就不会被小朋友踩到,也不会被小狗蹭到了!”
第三步:给围栏“添色彩”
接下来是朵朵最爱的环节——装饰!她把塑料瓶从中间剪开,底部扎个小孔,穿上彩色毛线,挂在木条上,做成“风铃风车”,“风一吹,小树就不会孤单啦!”我们捡来的鹅卵石被她画成笑脸,围在围栏脚下,她说:“这些石头是小树的‘小宠物’,陪它一起长大!”朵朵还拿出她的小贴纸,在木条上贴了一只蝴蝶和一只小鸟:“这是小树的朋友,它们会在这里唱歌!”
守护成长:让“责任”在心里发芽
围栏做好后,朵朵每天都要去看小树,她会蹲下来,轻轻摸摸小树的叶子,说:“小树,你要快快长大哦,我会给你浇水的!”有一次,她看到邻居家的小弟弟要跑过去摘小树的叶子,赶紧跑过去拦住:“这是我的小树,我给它做了围栏,你不能摘!”小弟弟愣住了,朵朵接着说:“你要是喜欢它,我们一起保护它好不好?”后来,小弟弟也加入了“护树小队”,每天和朵朵一起给小树浇水,围着它跑圈圈。
看着两个孩子围着小树笑闹的样子,我突然明白,“给小树做个围栏”从来不只是简单的手工,它让孩子在触摸材料、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懂得了“保护”的意义——保护一个弱小的生命,就像保护自己的朋友;它也让亲子关系在合作中升温,我们不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伙伴。
那棵小树苗在围栏的守护下,已经长出了新的嫩芽,朵朵说,等它再长大一点,我们要在围栏上挂一个小牌子,写上“小树的成长日记”,记录它每一天的变化。
或许,这就是亲子手工最美的样子:用一双小手和一双大手,共同创造一个温暖的“家”;用一份童真和一份责任,守护一个绿色的未来,而那些在阳光下一起涂色、绑麻绳、贴贴纸的瞬间,会成为孩子心里最珍贵的“养分”,让“爱”与“责任”像小树一样,慢慢扎根,茁壮成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