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万物似乎都收敛了锋芒,唯有那墙垣、树梢间,一串串、一簇簇火红的花朵,如同燃烧的云霞,热烈地绽放着,那便是凌霄花,它以“凌云之志,直上霄汉”的豪情,自古便为文人墨客所称颂,也成为了夏末秋初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凌霄花,别名紫葳,属于紫葳科落叶木质藤本,它的茎干粗壮,表皮纵裂,常常借助气根吸附于墙壁、岩石或大树上,奋力向上攀援,那看似柔弱的藤蔓,实则蕴含着惊人的生命力,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它总能找到支撑,向着阳光充足的高处攀登,这种“向上”的姿态,是凌霄花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初识凌霄花,或许是被它那鲜艳夺目的色彩所吸引,它的花朵呈漏斗状,橙红或鲜红色,花冠筒部较长,边缘五裂,展开时如同一个个精致的小喇叭,又似一只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绿叶如云,红花似火,绿红相间,美不胜收,走近细看,每一朵花都纹理清晰,花蕊伸出,带着淡淡的芬芳,引来蜂飞蝶舞,为寂静的夏末增添了几分热闹与生机,一阵微风吹过,藤蔓摇曳,花朵轻颤,仿佛在演奏一曲激昂的生命赞歌。
凌霄花的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绚烂,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它从不与娇艳的春花争奇斗艳,而是在炎炎夏日,当许多花朵都因酷暑而凋零时,它才悄然绽放,用自己全部的热情装点着这个世界,它不需要刻意栽培,常常在墙角、篱边,甚至是贫瘠的石缝中,只要有一丝扎根的可能,便能顽强生长,最终攀上高处,沐浴阳光,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这种不卑不亢、积极向上的精神,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古人常以凌霄花比喻志向高远之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有木诗》中写道:“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直,偶一枝高干,遂百尺无力,一旦树摧倒,独立犹惜惜,疾风从东来,吹折不盈尺,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石,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这里的凌霄花,虽有凌云之志,却因缺乏坚实的根基而易于摧折,警示人们立身处世当坚韧不拔,根基稳固,而宋代诗人贾昌朝则赞其:“披纷菡萏有佳致,山谷曾闻生此花,直绕妖艳能欺松,任是孤高也胜霞。”更侧重于其不畏强权、孤高傲岸的品格,这些诗句,赋予了凌霄花更深的文化内涵和人格象征。
凌霄花的“向上”,并非为了炫耀,也非为了压迫他人,而是一种对阳光的渴望,对生命高度的追求,它用自己的藤蔓编织绿色的梦想,用自己的花朵装点苍穹的蔚蓝,它默默攀援,悄然绽放,不张扬,不喧嚣,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每一个看到它的人。
生活中,我们或许也需要凌霄花这样的精神,面对困境与挑战,不退缩,不气馁,像凌霄花一样,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汲取每一份养分,向着心中的目标,坚定地向上攀登,即使过程充满艰辛,即使会经历风雨,但只要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终能抵达理想的“高处”,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凌霄花,这夏日的火焰,这攀爬的勇士,用它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向上而生”,愿我们都能如凌霄花一般,拥有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生的旅途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