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排水 扒土晾根,减少烂根
夏季是雨水集中的季节,连续强降雨或短时暴雨易导致果园积水,果树根系长期浸泡在缺氧环境中,不仅呼吸受阻,还易引发烂根、死根,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死亡,涝害过后,若不及时采取科学补救措施,果树的树势会急剧衰弱,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和来年的生长。“及时排水、扒土晾根”成为涝后管理的核心关键,需迅速行动,最大限度减少烂根损失。
第一时间排水:为根系“争抢”呼吸时间
涝害后,土壤中的氧气会被水分快速挤占,根系无法进行正常呼吸作用,代谢功能紊乱,这是导致烂根的直接原因。排水速度越快,根系受损越轻。
- 明水快排:对果园内积水严重的区域,立即开挖排水沟,利用自然坡度或机械动力(如水泵)将积水快速排出,确保24小时内消除地面明水,避免水分继续下渗。
- 暗水自排:对于地势低洼、易积水的果园,提前完善排水系统(如暗管、支渠),确保雨水能快速流入总排水渠,避免局部积水过久。
- 全园松土辅助:排水后,若土壤仍处于饱和状态,可在树盘外围(距离树干50-80厘米处)进行浅松土(深度5-10厘米),打破地表板结,加速水分蒸发,防止根系再次“泡水”。
扒土晾根:给根系“晒太阳”,抑制病菌滋生
排水后,根系表面的土壤仍会保持潮湿,且可能附着大量淤泥,这些淤泥会堵塞根系的皮孔和呼吸根,加重烂根风险。“扒土晾根”是缓解根系缺氧、抑制病菌繁殖的关键一步。
- 扒土范围:以树干为中心,扒开树盘及根颈部的土壤,露出上层根系(直径0.5-2厘米的吸收根和小根),范围控制在树冠投影外缘以内,避免伤及主根和粗根。
- 扒土深度:以露出根颈(根与茎交界处)和主要吸收根为宜,一般深度为10-15厘米,具体根据积水时间和土壤质地调整:积水时间越长、黏性越重的土壤,扒土可适当加深。
- 晾根时间:扒土后,将根系暴露在通风阴凉处(避免强光直射灼伤根系),晾晒2-3天,观察到根系表面由黄白色转为浅褐色、土壤出现“发白”现象时,即可停止晾根,若遇阴雨天气,可覆盖遮阳网,防止雨水再次打湿。
后续管理:促根复壮,恢复树势
排水、扒土晾根是“急救”措施,后续还需配合科学的养护管理,帮助果树恢复生长能力,减少烂根的次生危害。
- 清园消毒,防病护根:晾根后,对腐烂、变黑、发软的根系彻底剪除(剪至健康根系处),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涂抹剪口,防止病菌感染,全园喷施杀菌剂(如嘧菌酯、噁霉灵),重点喷洒树干、枝叶和根颈部,预防疫病、根腐病等病害爆发。
- 合理施肥,促根养根:涝害后根系吸收能力弱,需避免施用高浓度化肥,可采用“薄肥勤施+叶面喷肥”的方式,地下追肥可选用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如沼液、豆饼水)或生物菌肥(如枯草芽孢杆菌),改善根际环境;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溶液,或氨基酸、腐植酸类叶面肥,快速补充营养,增强树势。
- 适度修剪,减少养分消耗:对涝害后出现的黄叶、枯枝、病弱枝及时疏除,回缩过长枝,减少枝叶量,降低蒸腾作用,集中养分供给根系恢复,对于受灾严重的果树,可适当保留部分新梢,以“以养为主、轻剪缓放”为原则。
预防为主:未雨绸缪,降低涝害风险
涝害补救是被动的,提前做好预防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损失,建议果农:
- 选择抗涝砧木:如梨树可选用杜梨砧木,苹果可选用八棱海棠砧木,提高根系耐涝性。
- 完善排灌系统:果园四周开挖深排水沟,行间设置浅沟,确保“雨停水尽”;易涝地块可起垄栽培(垄高30-50厘米),避免根系长期积水。
- 生长期控水防涝:汛期前检查排水设施,及时清理沟渠淤泥;雨后密切关注果园墒情,发现积水立即处理。
涝害对果树的威胁不可小觑,但只要抓住“及时排水、扒土晾根”的核心环节,配合后续科学管理,就能有效减少烂根发生,帮助果树尽快恢复生长,果农需牢记“抢时间、强管理、重预防”,才能将涝害损失降到最低,保障果业的稳产增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爱游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